ARCH PATHOL LAB MED:1984-2016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死亡率趋势-基于尸检的研究

2020-05-30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使用和疗效的改善,由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导致的死亡人数出现逐年减少。

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使用和疗效的改善,由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导致的死亡人数出现逐年减少。

本研究通过在纽约市一家主要医院调查1984年至2016年尸检的艾滋病毒感染患者的死亡趋势,回顾性回顾尸检记录和图表,使用多项式模型进行逻辑回归建模趋势。

研究人员通过尸体解剖确认了(根据1982年的定义)252例HIV感染患者。在广泛使用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之前,在1984-1995年,每年平均进行13次尸体解剖。在积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尸体解剖的平均数量下降到每年4.5例。1984年拟合的平均死亡年龄为35岁,2016年曲线早期增至46岁(95% CI, 43-49) (P < .001)。通过回归分析,CD4+ t细胞平均计数从1992年的6个增加到2016年的64个(P = .01)。定义艾滋病的机会性感染的比例从1984-1987年的79%下降到2008-2011年的41%和2012-2016年的29% (P = .04)。然而,非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从1984-1987年的37%上升到2008-2011年的73%和2012-2016年的57% (P = .001)。在研究期间,确定艾滋病和其他恶性肿瘤的频率没有显著变化。尸检中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显著上升,从1988-1991年的21%上升到2008-2011年的54% (P < .001)。

尽管尸检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许多艾滋病毒/艾滋病流行演变的趋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原始出处:

Sobia Nizami, MD; Cameron Morales, BS;Trends in Mortality From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1984–2016: An Autopsy-Based Study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Lancet HIV:治愈艾滋病新希望——“伦敦病人”HIV病毒检测阴性已持续30个月

研究认为,“伦敦病人”在异体干细胞移植后HIV缓解已持续30个月,且在血液、脑脊液、肠组织或淋巴组织中均未检测到病毒

Lancet Infect Dis:HIV相关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

研究发现,HIV阳性的危重结核病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十分常见,并导致患者30天内死亡风险增加,及时的抗结核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预后风险。

Stem Cell Rep :一种新方法揭示HIV如何影响大脑认知功能!

目前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普遍应用于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即便如此,50%以上的HIV患者仍表现出健忘、困惑、行为改变和运动缺陷等症状

恶性梅毒并发HIV感染1例

作者:李伶,郭中华,毛庆,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皮肤科

BMJ:中国青少年传染病负担研究——2008-2017

近年来中国青少年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需持续的在减少区域不平等、扩大疫苗接种、防止青少年艾滋病传播方面努力。

Lancet:全球艾滋病、结核病以及疟疾医疗支出变化研究

研究认为,为实现SDG3目标,国际卫生中支出逐年增加,但各国家之间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