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d Radiol:高分辨率锥形束CT:对桡骨和舟状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2023-10-14 shaosai MedSci原创

20世纪90年代,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起源于牙科和颌面成像领域,可将能量集成平板探测器技术与金字塔形光束几何学相结合,并在有限的扫描量中实现了卓越的空间分辨率和剂量效率。

对于桡骨和舟状骨远端骨折的手术决策和手术计划,充分的影像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根据ACR适当性标准,对于疑似骨折和初始X光片不明确或阴性的手部和腕部创伤,建议采用CT扫描进一步评估。一些研究表明,辅助CT可以提高检测桡骨远端舟状骨关节内和移位骨折诊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近年来,Bain和Hintringer提出了术前评估桡骨远端骨折的所谓 "关键碎片"的重要性。作者强调了这种知识对采用现代治疗策略和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的影响。为了确保辐射量保持在"合理可得的最低水平"(ALARA原则),手腕和手部的多探头CT(MDCT)扫描通常是在超人体位(俯卧位,受伤的手臂伸到头顶上方)进行的。然而,传统的CT结构和有限的病人移动性,例如在肘部或肩部同时受伤或外固定的情况下,体位常常受限因此损害了图像质量并大大增加了辐射暴露。

20世纪90年代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起源于牙科和颌面成像领域,将能量集成平板探测器技术与金字塔形光束几何学相结合,在有限的扫描量中实现了卓越的空间分辨率和剂量效率。由于近年来专门的四肢扫描仪的发展,CBCT已经成为外围骨骼系统横断面检查的精确工具。较新的CBCT扫描仪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对病人定位的高自由度选择。


近日,发表在academic radi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建立了一项用于手部、腕部损伤患者进行术前检查的CBCT替代检查方法,为临床的准确诊断及患者的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12个月的时间里,113名严重腕部创伤的患者在手术前用同一台CT扫描仪进行了成像和CBCT检查。两位放射科医生回顾性地分析了所有数据集的桡骨远端(n = 95)和舟状骨骨折(n = 20)的形态。在所有115个腕部(两个双侧受伤)中手术报告作为参考标准。 

虽然CBCT和X光片对桡骨远端骨折的准确性相当,但前者在舟状骨骨折方面更胜一筹(读者1:100.0% vs. 75.0%;读者2:100.0% vs. 65.0%)。CBCT对桡骨多节段损伤(100.0% vs. 90.5%;100.0% vs. 93.7%)和关节损伤(99.0% vs. 84.2%;100.0% vs. 83.2%)的准确性也更高。关于舟状骨骨折,CBCT在诊断近端或腰部受累(100.0% vs. 70.0%;100.0% vs. 65.0%)和粉碎型骨折(100.0% vs. 70.0%;100.0% vs. 75.0%)方面证明更有优势。CBCT的中位有效剂量低至3.65μSv,而标准射线摄影的有效剂量为0.16μSv。 


 一名77岁的妇女,摔倒后到急诊科就诊,手腕因疼痛而无法移动。(a/b)常规影像学检查显示典型的伸展性骨折,桡骨远端碎片有相当大的位移。两位放射科医生都怀疑骨折涉及舟状骨掌关节(圆圈)。(c/d) 随后的CBCT证实了骨骺线的压迫(箭头),并排除了任何形式的关节面病变。(e/f) 患者接受术后一天,手术后的X光片显示了令人满意的碎片复位、对位良好

研究表明,CBCT在评估桡骨远端和舟状骨骨折形态方面有很好的诊断准确性。即使在活动受限的患者中,非常低的辐射剂量也足以保持高的图像质量。 

原文出处:

Jan-Peter Grunz,Martin C Jordan,Rainer Schmitt,et al.Gantry-Free High-Resolution Cone-Beam CT: Efficacy for Distal Radius and Scaphoid Fracture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DOI:10.1016/j.acra.2022.08.030

作者:shaosa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2023-10-14 1209e435m98(暂无昵称)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看到这种异常,千万别报骨折

影像学检查发现坐骨耻骨结合处骨质隆起,密度不均匀,有低密度透光区典型表现,MRI上周围组织有水肿表现,不论有无临床表现均可诊断本病。

骨折病人该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骨折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应该全身与局部情况兼顾,以恢复患肢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主,功能锻炼以主动锻炼为主,辅以必要的被动锻炼,锻炼活动应循序渐进。

STTT:张英泽院士团队揭示创伤性脑损伤通过交感神经促进骨折愈合的神经免疫调控机制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交感神经介导的神经免疫在TBI促进骨折愈合中的重要机制,为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提供了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European Radiology:双能CT在下肢骨折方面的价值

目前,磁共振成像(MRI)是评估BME的参考标准。然而,双能量CT(DECT)检测BME具有良好的敏感性(0.85)和出色的特异性(0.97)。

European Radiology:光谱CT在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方面的应用

据报道,在50岁以上的美国白人中,40%的女性和13%的男性在其一生中至少经历过一次有症状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此外,骨质疏松性骨折给患者的家庭和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骨折患者,Caprini评分到底怎么评?——关于Caprini评分的几点疑问

Caprini评分是临床评估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最常用量表,Josepha A. Caprini在2005年发表了第一版本的Caprini评分,其后在2010年和2013年分别进行了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