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 J KIDNEY DIS:较高的尿毒症溶质与糖尿病肾病心血管和全因死亡独立相关

2022-09-26 liangying MedSci原创

血浓度比与死亡率的相关性提示肾性尿毒症溶质清除与CVD发病之间的联系。

心血管疾病(CVD)是糖尿病肾病(DK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传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不能充分解释其病理生理学。尿毒症溶质三甲胺-N-氧化物(TMAO)和不对称/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SDMA)与采用替代疗法(KFRT)治疗的肾衰患者的CVD有关,但在患有糖尿病和较轻肾脏疾病的人群中数据有限。

555名有糖尿病和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2的研究参与者的随机子队列REGARDS(脑卒中地理和种族差异的原因)。主要结局为心血管死亡率,次要结局为全因死亡率和意外KFRT治疗。

平均基线eGFR为44 mL/min/1.73 m2。平均随访时间为6.2年,120285名参与者和89名参与者分别出现心血管死亡、总死亡率和KFRT。较高的血浆ADMA和SDMA(每1-SD高浓度HRs为1.20和1.28)以及较低的ADMA、SDMA和TMAO尿液与血浆浓度比值(每一半HRs为1.53、1.69和1.38)与心血管死亡率相关。

基线血浆ADMA、SDMA和TMAO与CV死亡率的关系

ADMA、SDMA和TMAO的高血浆浓度(HRs为1.31、1.42和1.13/1-SD高浓度)和ADMA、SDMA和TMA0的低尿血浆比(HRs每减半1.34、1.37和1.26)与全因死亡率相关。通过分类比较,较高的血浆ADMA和SDMA与发生的KFRT相关(HRs为2.75和2.96,比较四分位数4和四分位数1),但在连续分析中没有发现相关性。

总之,本研究发现较高的血浆浓度和较低的尿毒症溶质尿血浓度比与DKD患者的心血管和全因死亡率独立相关。尿血浓度比与死亡率的相关性提示肾性尿毒症溶质清除与CVD发病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Hima Sapa, Orlando M. Gutiérrez, et al, Association of Uremic Solutes With Cardiovascular Death in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Volume  80, Issue 4,2022, Pages 502-512.e1, ISSN 0272-6386, https://doi.org/10.1053/j.ajkd.2022.02.016.

作者:liangy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22-09-26 医鸣惊人

    认真学习了

    0

  2. 2022-09-26 屋顶瞄爱赏月

    签到学习

    0

相关资讯

JAMA Netw Open:基于网络的管理指南对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危险因素的影响

在临床试验中,控制血压(BP)、血糖和血胆固醇水平以及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和finerenone已被证明可改善DKD患者的心血管和肾脏结果

AJKD: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毒症溶质与心血管死亡的关系

CKD中积聚了许多低分子有机代谢物。使用肾脏替代疗法(KFRT)11的肾衰竭患者中,有几种尿毒症溶质与心血管疾病有关,但在CKD程度较轻的患者中,数据更为有限。

AJKD:血液透析患者能接受更频繁、更长时间的治疗方案吗?有些患者表示:“太麻烦,我宁愿少活2年!”

需要对这些强化方案的临床效果进行更强有力的数据分析,并在患者选择透析方案时进行更广泛详细的风险和利弊介绍。

eClinicalMed:SGLT2i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更胜一筹!

SGLT2i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优于GLP1-PA

Front Immunol :糖尿病肾病肠道菌群的特异性改变——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DK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其全因死亡率比无肾病的糖尿病患者高约30倍,给患者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新研究发现,ACEI 和 ARB 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

ACEI 和 ARB 药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具有保护作用,但是仍需要更多的RCT研究,观察不同剂量和用药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