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Gastroenterology: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与血糖水平的关系

2019-06-26 不详 MedSci原创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通常与葡萄糖代谢紊乱有关。然而,关于HCV的清除是否可以随后改变血清血糖和胰岛素抗性还没有定论。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HCV和抗病毒治疗对血糖水平和其他葡萄糖代谢参数的影响。

背景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通常与葡萄糖代谢紊乱有关。然而,关于HCV的清除是否可以随后改变血清血糖和胰岛素抗性还没有定论。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HCV和抗病毒治疗对血糖水平和其他葡萄糖代谢参数的影响。

方法
研究人员对306名HCV感染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的空腹血清血糖(FBG)水平与325名健康个体进行比较。在基线时,在干扰素α-2b加利巴韦林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24周测量了183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葡萄糖代谢的血清参数。

结果
HCV感染患者的FBG水平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5.57±0.74 VS 5.11±0.83 mmol/l,P<0.001)。在抗病毒治疗后,无论治疗结果如何,我们发现FBG水平显着降低。然而,在停止治疗后,血清FBG水平在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和非应答组中显着升高,并且在治疗后第24周保持高水平状态。在两组中,治疗后24周后血清FBG水平仍低于治疗前水平。在持续应答者中,空腹胰岛素(P = 0.007),C肽(P <0.001)和HOMA-IR(P<0.001)显着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升高(P <0.001),而非应答组无明显差异。治疗结束时两组的HOMA-β值均增加(P<0.001)。

结论
HCV感染患者的总血清FBG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HCV的清除与葡萄糖降低和胰岛素抵抗改善有关。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不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Gastroenterology: 人群中高胆固醇血症和他汀类药物暴露对肝硬化患者生存的影响

尽管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与肝毒性相关的担忧经常导致肝硬化患者停用或拒绝接受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本项研究探究了高脂血症和他汀类药物暴露对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癌发展的独立影响。

AP&T: 直接作用抗病毒治疗对丙型肝炎感染患者的肝外表现风险的影响

直接作用抗病毒(DAA)疗法可能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肝外表现中具有有益作用。但是,目前还没有研究证实,因此,本项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DAA治疗对HCV几种肝外表现的风险的影响。

Dig Liver Dis:用环孢菌素治疗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效果

环孢菌素(CSA)是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替代治疗方法,然而,长期使用后其未知的安全性和疗效限制了其使用。本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使用CSA治疗AIH的儿童和年轻成人至少4年的长期结果。

BMC Gastroenterology:埃塞俄比亚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患者死亡率的预测因素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很难获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治疗的机会; 因此,对非洲CHB患者开始治疗后的预后知之甚少。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旨在评估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CHB队列这一的埃塞俄比亚的死亡率预测因子。

Dig Dis Sci:丙型肝炎病毒进入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主要取决于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嗜肝性病原体病毒,肝细胞是HCV感染的靶细胞。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一些非肝细胞也支持HCV进入和复制,比如巨噬细胞。目前,HCV进入巨噬细胞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HCV进入巨噬细胞的机制。

BMC Gastroenterology: 抗病毒治疗可降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患者的再出血率

乙肝患者都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未报道抗病毒治疗对降低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患者内镜治疗再出血率的预防作用。因此,本项研究旨在探究二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