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hritis Rheumatol:儿童期和成人起病大动脉炎表现和病程比较

2018-08-15 xiangting MedSci原创

与成年TAK患者相比,儿童期起病TAK的女性优势较弱,主动脉和肾脏受累频率较高。

这项研究旨在比较儿童期和成人起病大动脉炎(TAK)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疗效和安全性,以及预后。

这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1986年以来儿童期起病的TAK患者和1988年以来成人起病的TAK患者,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四个中心进行随访直到2015年。记录了整个病程中的人口学、临床、实验室和血管造影特征、治疗方案以及预后。回顾性完成疾病活动性和损伤评分

纳入29名儿童和48名成人(诊断时的中位年龄分别为12.1和31.2岁)。儿童中的女性优势较弱(76%vs 100%成人,p<0.01),诊断延迟时间较短(中位数6.0 vs 12.2个月,p=0.03)。血管受累的分布也与有更多主动脉肾动脉受累且动脉高压频率更高的儿童不同。儿童(39%)和成人(28%)诊断后首年内的复发很常见;2名儿童死亡,无成年患者死亡。

与成年TAK患者相比,儿童期起病TAK的女性优势较弱,主动脉和肾脏受累频率较高。两组的复发和疾病负担都很高,有必要仔细监测疾病活动性和进行积极的治疗管理

原始出处:
Florence A Aeschlimann, et al. Presentation and disease course of childhood‐ versus adult‐onset Takayasu Arteritis. Arthritis Rheumatol. 12 August 2018.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angt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22-09-24 gqylhd

    儿童Ta男孩也

    0

  2. 2018-08-17 zhaojie88

相关资讯

四医大大动脉炎人工血管架桥获成功

  近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管内分泌外科与口腔医院颌面外科联手,成功地为一名高危性大动脉炎合并先天性血管畸形患者实施了左侧髂外动脉-左侧颈内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经文献检索,该术式为全国首例。   大动脉炎多发于年轻女性,手术复杂,在世界范围罕有成功报道。患者赵某,一年多来头晕乏力,尤其近3个月视物不清、反复晕厥,来到西京医院就诊时只能平卧、无法站立。检查发现患者主动脉弓、头臂动脉、双侧颈

Circulation:大动脉炎的长期结局和并发症的预后因素

这项全国性研究表明,50%的TA患者在诊断后10年内会复发和出现血管并发症。

Arthritis Res Ther:研究发现 IL12B区域新的易感位点与大动脉炎病理生理关联的机制

既往研究发现大动脉炎(TAK)易感性和位于IL12B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6871626相关,它编码白细胞介素(IL)- 12p40,由IL-12p70和IL-23共同组成。本研究旨在探究TAK患者中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区分存在或不存在rs6871626 SNP风险等位基因的患者。研究共纳入了44名TAK患者和19名健康对照者(HCs),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评估其血浆IL-12p40、IL

较为特殊的大动脉炎一例

编者按:这个病案是早年发表在中国循环杂志(1988,3:290-291)上的临床病理讨论,由阜外医院肺血管病中心马秀娥和程显声两位教授整理,病案资料翔实,且有尸检报告,该病例表明大动脉炎在影像学上可以表现为单独肺动脉受累,但在组织病理学上则表现为体动脉和肺动脉均受累,实为难得,特此引用。

探案:众里寻“他”千百度,再回首,谜底早就在那CT中!——女大学生发热9个月查因有感

患者青年女性,反复发热9月,偶有咳嗽,无其他伴随症状;多次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中叶斑片影,支气管镜、肺穿刺活检见少量炎症细胞,多次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ESR、CRP升高,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皮质激素治疗后体温平,肺内病灶较前吸收,激素减量后体温反跳。

病例:一位反复发热、干咳伴胸痛的少女

外院就诊查血沉63~93 mm/h,CRP 16.75~76.87 mg/L;肺部CT可见左肺中上叶斑片状密度增高影(治疗后吸收)、双侧胸膜增厚、左肺沿胸膜下分布斑片实变影;风湿科相关抗体阴性;给予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