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鲍永利教授团队:TSP50 通过调节 TGF-β 信号传导介导的肠粘膜屏障完整性维持来减轻 DSS 诱导的结肠炎

2024-01-17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研究显示,其在肠隐窝中亦有表达,且在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样本中发现TSP50的表达发生明显变化,提示TSP50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炎症性肠病 (IBD)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也无治愈方法。目前认为肠粘膜屏障在IBD的发生中至关重要,但调控IBD发生和发展的潜在分子机制仍未阐明。睾丸特异性蛋白酶50(TSP50)是一种癌-睾丸抗原,其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其在肠隐窝中亦有表达,且在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样本中发现TSP50的表达发生明显变化,提示TSP50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此,近日东北师范大学“药物基因与蛋白筛选国家工程实验室”鲍永利教授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 在线发表了题为“TSP50 Attenuates DSS-Induced Colitis by Regulating TGF-β Signaling Mediated Maintenance of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Integrity”的研究论文。

图片

研究显示,TSP50的缺失损害了小鼠肠粘膜屏障的完整性。这种破坏促进了肠道细菌与肠上皮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增加了对结肠炎的易感性。机制分析表明,肠道干细胞(ISCs)中TSP50的缺乏引发了TGF-β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阻碍了小鼠杯状细胞的分化,导致黏膜通透性受损。抑制TGF-β通路则缓解了TSP50缺乏引起的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和结肠炎症状。该研究结果为阐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并提示靶向 TSP50 缺乏个体的 TGF-β 信号传导活性可能有助于增强粘液保护和预防/缓解结肠炎(图1)。

图片

图1. TSP50通过TGF-β信号调控肠黏膜屏障模式图

东北师范大学“药物基因与蛋白筛选国家工程实验室”鲍永利教授、宋振波副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东北师范大学李嘉玮博士、钮春雪博士、艾慧涵博士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305893

作者:BioMed科技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杨运桂/杨鹏远/李伟/杨莹合作揭示m5C调控Th17细胞命运及结肠炎发生机制

研究阐明了小鼠CD4+ T细胞中RNA 5-甲基胞嘧啶(m5C)甲基转移酶Nsun2缺失特异性抑制Th17细胞分化,并减轻Th17细胞诱导的结肠炎发生的功能机制,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

ECCO 2023:刘晓红教授:肠道菌群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结肠炎的发生有关

肠道菌群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疗效有关,但对菌群如何影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的了解相对较少。该研究旨在探讨肠道菌群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结肠炎之间的关联和因果关系。

ECCO 2023:钱家鸣教授:肠道菌群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结肠炎的发生有关

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调节代谢途径在免疫相关结肠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J Ethnopharmacol:白头翁汤通过调节AMPK/mTOR介导的自噬来修复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道屏障

探索白头翁汤(BD)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自噬修复结肠屏障的影响,并探讨其在调节自噬信号通路AMPK/mTOR中的作用。

JCC:肠道微生物群产生的苯乙酰谷氨酰胺与克罗恩病有关,可能通过血小板活化加重结肠炎

使用食物频率调查问卷对饮食进行评估。并在治疗开始前收集受试者的血清和粪便样本。使用稳定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在线串联质谱 (LC-MS/MS) 对PAGln和苯乙酰甘氨酸进行定量测量。

J Ethnopharmacol:西黄丸通过改善粘膜屏障损伤,抑制炎症细胞滤过,改善小鼠结肠炎

结肠炎的患病率正在上升,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西黄丸(XHP)及其主要成分已被证明具有对抗结肠炎的抗炎特性,然而,XHP治疗结肠炎的具体作用和潜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研究XHP对结肠炎的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