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Microbiol:首次!科学家鉴定出能调节胆固醇水平的肠道细菌

2022-08-26 中国生物技术网 中国生物技术网

胆固醇硫酸盐是人体中重要的类固醇硫酸酯,发挥多种重要的生理作用。

肠道微生物组(即肠道菌群)是机体内最大的细菌“蓄水池”,对宿主健康具有一系列重要影响。众所周知,人如其食。饮食与肠道菌群唇齿相依,是决定肠道健康进而影响宿主健康的关键因素。例如:膳食脂肪摄入决定了肠道菌群的结构。然而,不同种类的脂肪(如胆固醇)如何与特定肠道细菌相互作用,并引起宿主的健康变化,科学家们对此仍知之甚少。

北京时间8月19日,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一项最信研究中,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团队使用了他们开发的新方法首次鉴定出与胆固醇相互作用并产生重要重要分子的肠道细菌。该研究为研究膳食-微生物组在多个系统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开发特定饮食疗法提供了重要信息。

640

相信大家对胆固醇已经很熟悉了,它是血液中呈蜡状存在的脂质。胆固醇很容易在体内产生,或从饮食中获得,或通过肝脏从头生物合成获得。适量的胆固醇可以帮助动物在肝脏中产生胆汁、维生素D和激素,并构建健康的细胞壁。但过量摄入饱和脂肪(多来自红肉、加工肉、动物内脏等)和反式脂肪会导致肝脏过度产生胆固醇,然后胆固醇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并逐渐形成斑块,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前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也在宿主相关的胆固醇生物学中发挥了作用,并表征了肠道微生物将胆固醇转化为名为coprostanol的化合物。人类受试者粪便中coprostanol丰度增加与健康的脂质谱有关。然而,负责与膳食胆固醇相互作用的肠道细菌菌种身份仍难以捉摸。

为了找到它们,在这项新研究中,该团队使用了他们最新开发的生物正交标记排序序列光谱法(BOSSS)。该方法可以让研究人员追踪哪些肠道细菌正在与胆固醇相互作用,然后通过流式细胞荧光分选(FACS)将与胆固醇相互作用的细菌从不发生作用的肠道细菌中分离出来,并且可以从化学过程中发现与胆固醇相互作用的细菌产生了哪些分子。

640

通过BOSSS技术,研究人员首次发现拟杆菌属(Bacteroides spp.)就是代谢胆固醇的特定菌种,并确定BT_0416是拟杆菌属成员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中负责将胆固醇转化为胆固醇-3-硫酸盐(Cholesterol-3-sulfate)的酶。

640

胆固醇硫酸盐是人体中重要的类固醇硫酸酯,发挥多种重要的生理作用。研究人员指出,虽然还需要更多研究,但早期的线索已表明,胆固醇硫酸盐是涉及婴儿健康和发育、调节免疫细胞和消化等一系列生物途径的信号分子。

随后,研究人员为无菌小鼠定植了缺乏BT_0416酶的工程B.thetaiotaomicron菌株。实验结果显示,这些小鼠的肠道菌群不能产生胆固醇硫酸盐;而定植正常B.thetaiotaomicron 的无菌小鼠肠道可以产生胆固醇硫酸盐。而且,在小鼠体内,B.thetaiotaomicron 有助于调节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长期以来,饮食、外源生物和微生物衍生代谢产物的硫酸盐化一直被认为是由肝脏解毒驱动的宿主过程;但这项研究揭示了一个以前未被表征的由肠道细菌硫酸盐化外源代谢物的例子。

研究人员表示,虽然大多数胆固醇是由肝脏产生的,但大约五分之一的胆固醇来自动物源性食物。这一发现对母乳提供适当营养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并

还有望带来新的疗法,包括有针对性的饮食、益生菌或从这些细菌产生的分子中提取的新药物,所有这些都可以减少现有药物带来的一系列副作用。

该研究通讯作者、康奈尔大学营养科学系Elizabeth Johnson教授说:“当我们考虑胆固醇代谢和心血管健康时,可能有办法使用微生物组来调节胆固醇或其他相关脂质的水平。”

总的来说,该研究结果表明B.thetaiotaomicron生物合成的胆固醇硫酸盐可能通过许多靶点调节宿主健康状态,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

目前,该团队已经开始研究那些生物途径可能需要胆固醇-3-硫酸盐才能发挥正常作用。

原始出处:

Le HH, Lee MT, Besler KR, Comrie JMC, Johnson EL.Characterization of interactions of dietary cholesterol with the murine and human gut microbiome.Nat Microbiol. 2022 Aug 18. doi: 10.1038/s41564-022-01195-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吃红肉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再添新证据,源于肠道菌群的代谢物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已经将饱和脂肪、膳食胆固醇、钠、亚硝酸盐,甚至是高温烹饪等因素与ASCVD的风险增加联系了起来,认为大口吃肉这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诱发ASCVD的重要因素之一。

限时进食和肠道菌群在心脏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

除了技术和人的个体差异之外,由微生物组的个性化所产生的差异也构成了巨大挑战。

关于肠道菌群和益生菌的10个观点

相关领域的自净自律机制正在建立,监管和标准体系正在完善,有理有据的批评和质疑必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最终回归理性治理。

Cell:基因工程改造自体肠道细菌,用来治疗糖尿病

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身体被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在内的数万亿微生物占据,这些微生物被统称为共生菌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是一个由人体和共生菌群的多元复合体。

饮酒如何改变肠道菌群并导致肝损伤?Nature子刊破解这一复杂机制

有研究发现,长期饮酒改变了粪便菌群的组成及其功能。肠道菌群对宿主健康的影响已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新型纳米递送系统,如何帮助抗生素避免“误伤”肠道菌群

2022年8月4日,中科大朱书教授实验室的博士后张国荣在“青科沙龙”活动上给我们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抗生素递送系统,主要讨论这一系统在口服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的过程中,如何避免“误伤”肠菌,有效保护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