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秀芬:该如何认识房颤消融术后3月内频发房性心律失常?

2017-12-04 卢芳 中国循环杂志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空白期内发生房性心律失常较为常见,这些早发的房性心律失常对远期复发有无影响?如何处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曲秀芬、胡美洲等在我刊进行了阐述。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空白期内发生房性心律失常较为常见,这些早发的房性心律失常对远期复发有无影响?如何处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曲秀芬、胡美洲等在我刊进行了阐述。
 
空白期频发房性心律失常者远期随访有较高复发风险
 
目前空白期定义为房颤消融术后3个月。有研究通过心脏磁共振成像进行精密检测后显示,消融瘢痕是在消融术后3个月内形成,因此术后3个月内会可能会发生一过性心律失常。有数据表明,空白期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平均约为38%。
 
作者指出,早期复发并非代表消融失败,不过也有一部分定义为远期复发的患者其实在空白期已经复发。
 
基于“房颤触发房颤”的理论,若空白期内任其发生房颤或房速,其带来的电学、结构学变化可能为房颤的维持和发展促生潜在基质,从而降低消融效果。而且对于空白期频发房性心律失常者,远期随访有较高的复发风险。
 
因此,作者强调,在空白期复发患者中识别出可能发生远期复发的患者并及早进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空白期房性心律失常的处理及预防:短期口服胺碘酮及抗炎都可行
 
在空白期内短期应用胺碘酮和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等可减少早期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它们并不能提高长期消融成功率。
 
其中对于糖皮质激素,有研究显示,术后3天内使用糖皮质激素者房颤复发率降低(7% vs 31%),但是在术后4~30 天用则对房颤复发风险无明显影响。
 
秋水仙碱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药物,在孤立的研中被证明可以减少早期和晚期复发,但需要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来证实这种效应。

另外,针对远期复发高危患者(存在与远期复发相关的临床特点、房颤类型、术中情况参数),必要时空白期内可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二次消融治疗。

作者:卢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Heart Rhythm:房颤风险等位基因预测消融术后房颤复发

  来自美国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染色体4q25的风险等位基因位点,可预测典型房颤为主的患者人群对房颤消融治疗的临床反应受损。这一研究结果表明,rs2200733多态性可能作为一种有希望的AF患者客观检测特征,并作为选择房颤消融患者的一个临床工具。研究在2012年11月26日在线发表于《心脏节律》(Heart Rhythm)杂志。   在染色体4q25常见的单核

JCE: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影响房颤消融的疗效

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是近年出现的房颤治疗新方法,主要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药物不能耐受的房颤患者。PVI治疗房颤的主要机制是电隔离肺静脉,后者被认为是心房触发灶发生的主要部位。在PVI后测定消融线是否达到完全隔离是评价消融成功的标准。多数临床中心建议患者在PVI期间仍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维持至术后3个月,然而停药后房颤的复发十分常见,据统

WCC 2014:很大和最小消融策略实现PVI的患者转归相同

澳大利亚一项研究表明,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通过最小和最大消融策略实现肺静脉隔离(PVI)所得到的患者转归相同。但需要通过静脉间嵴(IVR)消融实现PVI的心房颤动(AF)患者复发率增加,造成此差异的一部分原因可能为解剖学上的差异。 此项研究共纳入200例年龄为59±9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患AF 60±55个月,左心房面积24.6±5.9cm2),并随机通过最小或最大消融策略实现环

NEJM: 房颤消融应选达比加群还是华法林?

通常连续施用的华法林或中断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治疗房颤导管消融。持续使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剂(如dabigatran)抗凝可能更具安全性;然而,对该类药物的使用缺乏可靠的临床数据。这项研究主要评估了房颤消融的患者在接受持续性dabigatran与华法林治疗后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