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Ecol & Evol:你今天吃水果了吗?新研究显示爱吃水果的灵长类脑容量更大

2017-03-29 佚名 Nature自然科研

本周发表于《自然-生态与演化》的论文Primate brain size is predicted by diet but not sociality提出,相较于社会生活的复杂度,灵长动物的饮食能更好地预测其脑容量。这项研究是同类分析中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并对目前有关人类和一些灵长动物为什么演化出了比大多数动物更大的脑部的假说提出了质疑。

本周发表于《自然-生态与演化》的论文Primate brain size is predicted by diet but not sociality提出,相较于社会生活的复杂度,灵长动物的饮食能更好地预测其脑容量。这项研究是同类分析中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并对目前有关人类和一些灵长动物为什么演化出了比大多数动物更大的脑部的假说提出了质疑。


以水果为主食的普通猕猴(Macaca mulatta,上)和吃叶子的鬃毛吼猴(Alouatta palliata,下)

Mauritius images GmbH / Alamy Stock Photo (上)

Diana Rebman / Alamy Stock Photo(下)

在此前有关灵长动物脑量演化的研究中,人们发现群体平均成员数量与该物种脑部质量占身体的比例之间存在相关性。长期以来有一种观点认为,复杂的群体生活是导致灵长类动物演化出高脑容量的首要驱动力。

然而一个动物群体可以有很多变量,首先群体大小就是一个:近期的研究表明,黑猩猩群体的个体数量并没有十分确定的大小,多可至197只,而少可至21只。若将社会复杂性的不同衡量标准纳入考虑(例如是否为单配偶制),则结果并不一致,人们也尚未对其它潜在的环境驱动因素进行探索。

美国纽约大学的Alex DeCasien及同事汇集了迄今为止最大的非人类灵长动物脑量数据集,其中包含了140多个不同物种,并探讨了脑量与多个社会性量度(群体规模、社会结构和交配行为),以及摄食习惯之间的关系。他们没有在大脑与任何社会性量度之间找到联系,但发现饮食具有更强的预测功效。


140种灵长类动物的演化渊源(左)和平均种群数量(右)。

DeCasien et al.

在考虑到每个物种的演化亲缘关系及体型后,作者发现,吃水果的灵长类动物的脑组织比吃植物叶子的灵长类动物多25%左右。虽然作者的分析未能说明为什么吃水果会带来更大的大脑,但他们认为这可能是由认知需求(与记忆水果位置、手工提取果肉有关)和热量奖励(大脑能耗很高,摄入热量丰富的水果,而非热量贫乏的植物叶子更有利于支撑其能量消耗)联合驱动的。

在相应的新闻与观点文章中,英国雷丁大学的Chris Venditti写道:“虽然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我相信他们的研究将会引导并重振有关灵长动物和其它哺乳动物认知复杂性的研究领域。”

原始出处:

Alex R. DeCasien, Scott A. Williams, James P. Higham,et al.Primate brain size is predicted by diet but not sociality.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2017  March.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17-03-29 doctorJiangchao

    继续关注。

    0

  2. 2017-03-29 明天会更好!

    果真是这样的吗?

    0

相关资讯

Clin Inf Dis:MRI 扫描可以帮助识别大脑中HIV

最近,来自UCL的科学家们成功地利用MRI扫描的方式识别药物治疗后大脑中存留的HIV。这项研究发表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上,研究结果显示AIDS患者即使在经过药物治疗之后,大脑中仍旧存在HIV病毒颗粒。"在我们能够有效治疗HIV之前,AIDS常常会

Sci Rep: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在交流时“结盟”的?

最近,研究者们开发出了一种能够测量我们的大脑在进行交流时的活动情况的方法,从而找到我们的大脑在共享信息时是如何"结盟"的。 通过定点检测我们不同的人的大脑在进行交流时是如何同步,何时同步的,研究者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信息如何能够更加有效地传递,以及我们的信息为什么会在传递的过程中发生丢

science:四军大于耀清讲师发现挠痒也能传染

与打哈欠类似,抓痒也是一种能够传染的行为,仅仅看到别人抓耳挠腮就能够引发我们挠痒的欲望。最近,研究者们发现小鼠可能具有同样的反应,这一发现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能够感受别人刺激性感觉的脑回路。此前关于传染性行为的研究结果一直以来饱受争议,对于我们在看到别人抓痒或者打哈欠时会作出相似的行为是否是由于

PNAS:犯罪是否蓄意,大脑图像一扫便知

最近,来自世界各地的神经科学家正在尝试通过图像来揭开人类大脑的秘密。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任务,毕竟人类的大脑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没有之一,并且很难被破译。不过已经有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对大脑图像的分析,可以显示一个人在犯罪时是否是出于有意还是无意。虽然这看起来是一个小区别,但是在法庭上对罪犯量刑时,可能产生重大的影响。美国的法律,对于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意愿判定,在量刑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隐私,故

PNAS: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病因可能在大脑,而不是卵巢

新研究发现,多囊卵巢综合症—一种常见且衰弱的生殖状况—可能发自脑部,而不是像长期假设的那样发自卵巢。 这项研究可以改变我们看待这种疼痛且被严重误解的病症的方式,这种病症影响着世界范围内十分之一的女性。 任何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人-或者认识任何患有此病的人-都会知道它多么令人沮丧。 由于它能导致各种各样的症状-体重增加、大卵巢囊肿、排卵困难、痤疮、

神奇的大脑记忆是如何形成的?

长期以来,很多科学家对大脑的研究非常痴迷,有些研究试图去解析引发多种大脑相关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比如阿尔兹海默氏症、帕金森疾病、精神分裂症等等,而有些研究人员则从更深层次对大脑结构和功能区域进行了探秘研究,从而来解读我们大脑记忆的形成机制。 很多人都有着快乐的童年记忆,当然也有着那些痛苦不堪不愿提及的伤心记忆,那么大脑中这些记忆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又是如何扎根大脑让我们永生不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