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betes Care:坎格列净可能增加胰岛素控制不佳的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风险

2016-04-01 王玉颖 翻译 中国医学论坛报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对于应用胰岛素病情控制不佳的1型糖尿病患者,加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坎格列净与严重不良事件(AE)――酮症酸中毒(DKA)发生率升高相关,提示在未来的临床试验中应注意采取措施减少1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坎格列净带来的DKA风险。论文3月17日在线发表于《糖尿病护理》(Diabetes Care)杂志。该为期18周的随机、双盲、二期临床试验,纳入接受每日多次胰岛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对于应用胰岛素病情控制不佳的1型糖尿病患者,加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坎格列净与严重不良事件(AE)――酮症酸中毒(DKA)发生率升高相关,提示在未来的临床试验中应注意采取措施减少1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坎格列净带来的DKA风险。论文3月17日在线发表于《糖尿病护理》(Diabetes Care)杂志。




该为期18周的随机、双盲、二期临床试验,纳入接受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或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351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7.0%~9.0%],每日一次给予坎格列净100mg、300mg或安慰剂共18周。患者出现下述任何情况:酸中毒、血酮体出现/增加、DK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酮血症、尿酮体出现、酮尿症、酮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均视为发生酮体相关不良事件。

结果为,在100mg、300mg坎格列净组,酮体相关AE发生率分别为5.1%和9.4%;DKA发生率分别为4.3%和6.0%;安慰剂组无酮体相关AE发生。严重AE均发生于具有潜在发展为DKA因素(如感染、胰岛素泵失效)的患者中。12例发生DKA患者血糖水平为9.4~>44.4mmol/L。发生或未发生酮体相关AE的患者基线特征相似。

FDA警告:SGLT2抑制剂可能引起酮症酸中毒

FDA于2015年5月15日发布警告称,使用SGLT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可能会引起酮症酸中毒,且需要住院治疗。

受警告的这类药物包括坎格列净(canagliflozin,Invokana,强生)、达格列净(dapagliflozin,Farxiga,阿斯利康)、恩帕列净(embagliflozin,Jardiance,礼来/勃林格),及其含有SGLT2抑制剂成分的3种复合制剂:坎格列净+二甲双胍(Invokamet, 强生)、达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Xigduo XR,阿斯利康)、恩帕列净+利拉利汀(Glyxambi,礼来/勃林格)。

从FDA不良反应报告系统数据库检索结果中可知,从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间,在使用SGLT2抑制剂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20例酸中毒事件,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酮症酸中毒(ketoacidosis)、酮病(ketosis)。

酮症酸中毒在2型糖尿病中不易发现,有些DKA患者表现为不典型的血糖轻度升高(<200mg/dL),而1型糖尿病DKA的血糖升高明显(>250mg/dL)。酮症酸中毒的一些体征包括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精神不振、疲劳、嗜睡。

FDA建议,如糖尿病患者出现类似的临床表现或体征,医生应注意评估是否存在酸中毒(包括酮症酸中毒),如确认酸中毒,应停用SGLT2抑制剂,并采取适当措施纠正酸中毒和监测血糖水平。

SGLT2抑制剂所致的酸中毒不良反应

在FDA统计的20例酸中毒事件中,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DKA或酮症酸中毒,且需要住院治疗。FDA发现酸中毒事件与SGLT2抑制剂治疗相关,该药起始治疗到出现酸中毒症状的中位时间为2周(范围:1~175天)。

大部分酸中毒患者是高阴离子间隙性代谢性酸中毒,且血酮或尿酮水平升高。

有些DKA患者存在潜在的诱因,包括急性感染(泌尿道感染、肠胃炎、流行性感冒)、创伤、尿脓毒病、能量或液体摄入减少、胰岛素剂量减少。

除低胰岛素血症外,还有一些潜在因素可引起高阴离子间隙性代谢性酸中毒,如血容量减少、急性肾损伤、低氧血症、经口饮食减少、饮酒史等。但这20例DKA患者中,约有一半的患者没有明显诱因。

从2014年6月起,FDA还在继续收集与SGLT2抑制剂治疗相关的DKA和酮症酸中毒不良反应报告。FDA表示会继续调查这类药物的安全性,并依此判断是否需要改变此类药物的处方信息。

原始出处:

Peters AL, Henry RR, Thakkar P, Tong C, Alba M. Diabetic Ketoacidosis With Canagliflozin, a 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Diabetes Care. 2016 Mar 17. pii: dc151995




作者:王玉颖 翻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棕色脂肪移植或可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

近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金万洙研究组与山东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教授陈子江研究组合作,发现通过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体内移植外源性棕色脂肪组织(BAT)可显著激活内源性BAT,进而改善胰岛素抵抗,恢复规律性排卵,提高受孕率。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2月22日的《美国科学院院报》。 根据前期研究,研究组设想能否通过增加PCOS模型大鼠体内BAT的量或激活内源性BAT来达到改善机体胰

一篇文章让你彻底了解胰岛素抵抗

来自糖尿病、心脏病和公共卫生医学领域的人员认为最近几年关于胰岛素抵抗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彻底改变人类健康的5份研究报告

在医院的候诊大厅里,你不可能找到类似于《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这样的期刊,但是这些杂志对你的健康却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 在这些杂志里,科学家们发表研究结果,综述文献,向世人介绍:疾病是如何发生的?哪些药物可以拯救生命?哪种手术方法是最好的? 第一个科学杂志《哲学汇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发行于350年前。现在仍在刊印,拥有数

Nature Genetics:新研究可能改进2型糖尿病的治疗

全球范围内有4亿人罹患有糖尿病,预计这一数据还会快速增加。糖尿病患者主要被分为两类:自身免疫在年轻时触发的1型糖尿病和肝脏代谢功能障碍所致的2型糖尿病。尽管被贴上"生活方式病"的标签,但糖尿病其实具有强烈的遗传基础。在最新发表于《Nature Genetics》的研究中,Adrian Liston(VIB/鲁汶大学)指导的研究团队发现,β细胞中的一个常见基因缺陷可能构成这两种糖尿病的基础。Adri

EBCC 10:糖尿病的治疗是如何影响乳腺密度的?

第十届欧洲乳腺癌会议(EBCC-10)称:糖尿病治疗中,无论是饮食还是药物(如二甲双胍),均可以降低乳腺密度(MD),但是胰岛素的使用会增加MD。 乳腺密度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高密度乳房(≥75%)女性与MD≤25的女性相比,乳腺癌风险高4-6倍。

JMCB:基因编辑猪可分泌人胰岛素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赖良学课题组,利用精确基因编辑技术对猪胰岛素基因进行了无痕定点修饰,使猪胰岛素基因编码生产人胰岛素,建立了完全分泌人胰岛素的基因编辑猪。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分子细胞生物学杂志》。 目前,对糖尿病的治疗包括胰岛素注射和胰岛移植。利用猪胰岛进行异种移植治疗糖尿病已取得良好进展。但猪与人相比,胰岛素蛋白存在一个氨基酸的差异,这使猪胰岛素在人体中的降血糖效价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