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摸清美国医生收入构成了!

2016-10-10 陈勇 “医学界”微信号

导语:自由竞争不可能出现漫天要价,只有垄断才可能漫天要价!前年回国,与国内一位医生朋友谈起了医生收入。他问我美国医生的收入是怎么算的。我说简单来说就四个字——按件计酬,看一个病人就收一份诊金,诊金一般为30到300美元。做一次手术就收一次手术费,比如阑尾炎的手术费是800美元。这些收入完全归医生所有,医院不得截留。这些费用也是在医院工作的医生的唯一收入来源,患者的其他付费,如药费、检查费、床位费则

导语:自由竞争不可能出现漫天要价,只有垄断才可能漫天要价!


前年回国,与国内一位医生朋友谈起了医生收入。他问我美国医生的收入是怎么算的。我说简单来说就四个字——按件计酬,看一个病人就收一份诊金,诊金一般为30到300美元。做一次手术就收一次手术费,比如阑尾炎的手术费是800美元。这些收入完全归医生所有,医院不得截留。


这些费用也是在医院工作的医生的唯一收入来源,患者的其他付费,如药费、检查费、床位费则与医生没有任何关系。朋友说这样挺好,比我们从药品器械上想钱直接多了,为了赚钱,得动多少心思啊。


美国大部分医生自己开诊所。看一个病人,病人就付一份诊金,当然不是病人直接支付,有经济能力的人都会购买医疗保险,费用会由保险公司支付,病情不同,诊金也不一样。如果是小病,比如感冒,诊金可能就是30美元,如果病情复杂比如急腹症,可能要200美元。如果需要做检查,比如彩超、拍片等,保险公司则要另外付费。还有,保险公司不同,付费金额也不同,比如政府的穷人保险诊金是29美元,蓝十字付费为69美元。另外诊所的服务也是影响收费的重要因素,我的同事带孩子看儿科,每次诊金300美元,因为这个诊所不用候诊,医生态度很好,耐心检查解释,病人愿意多花钱获得这样的服务。当然,诊金高,医生收入未必高,花大钱买服务的患者毕竟是少数。唐人街的一些诊所诊金比较低,但病人多,医生是靠量维持收入。


如果病人需住院,情况要复杂点。住院后,还是由诊所医生负责(即我们说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每天会到医院查房一次,下医嘱。其余时间则由医院的住院医生负责,当然也有主治医生值二线班。如果病人在住院期间异常,简单的情况住院医生处置,如果拿不准,会与家庭医生联系。至于诊治费用,保险公司会付给家庭医生诊金和医院的住院费,比如护士费、床位费、检查费、药费等。


外科医生大多选择自己开诊所,做手术时医生会把病人带到医院,外科医生收取手术费,医院收取住院费。


保险公司按病种付费,比如阑尾切除术,住院费13123美元,外科医生手术费959美元;心脏搭桥,住院费50000美元,外科医生手术费3700美元;髋关节置换术,住院费35000美元,外科医生费2800美元。医生对病人的服务并非手术结束就完事了。


以剖腹产为例,通常保险公司付给医生的费用是3000美元,这个费用包括孕妇怀胎10月的检查费用(而仪器使用费如彩超、化验另付)、手术费、术后复诊费,直到产妇完全康复。病人选择哪家医院做手术,是由手术医生决定的。因此,医院千方百计让医生把病人带到自己这里来,满足医生提出的各种条件,这也充分发挥了医生在治疗中的主导地位。


美国医生用什么药,要考虑患者投保公司的支付情况,总费用就那么多,用的药就不能太贵,在保证治疗的情况下,尽可能用便宜药,否则医院要不来保险费,就会亏本。比如无菌手术预防感染的药,一般是比较便宜的先锋五号,手术的材料也是一样,选择标准是物美价廉。


诊金也好,手术费也好,一般都有个市场价,不需要每个医生和保险公司谈判。这个市场定价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医生少了,病人多了,医生忙不过来的时候,是可以要求保险公司增加付费的,否则可以拒绝病人——他们是保险公司的付费会员。


反之,医生多了,保险公司也可以减少付费。当然如果医生觉得自己的手术做得漂亮,也可以要求增加付费。我就认识不少优秀的医生,他们不跟保险公司签合同,到他们那里做手术的病人全部自费,这个费用是一般医生的好几倍,甚至10倍以上,尽管如此,还是门庭若市。一位同事给患者做了肩关节内窥镜回旋肌腱撕裂修补术,别的医生和保险公司签订合同的收费是2500美元,他收费9000美元。没办法,人家的水平值这个价。


美国没有物价局这个机构,如果美国政府设立这么一个机构来对医疗价格进行管制,以达到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不但徒劳,而且愚蠢,是给自己找麻烦。


一个简单的诊金,医生和保险公司经常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剑拔弩张,一方说不增加诊金就拒绝保险公司的病人,另一方说如果不降低诊金就取消合同。美国人相信市场规律,政府不来蹚这浑水。


再说,医疗服务项目浩如烟海,收费项目自然也多,护理费、吸痰费、导尿费、注射费、监护费、床位费、拍片费、CT费、磁共振费、彩超费、会诊费、造影费、气管插管费、胸腔穿刺费等,有人统计过,共有4000多项,谁能给出一个合理的价格?按照全成本法调查,取数、分摊、归类、加总、平均、定价,这大概是一个医疗行业的“三峡工程”,这个调查成本又是多少呢?美国政府不会做这些无用功,所谓合理、公平是不存在的,美国人认为市场即公平。


有人说了,如果政府不对医院进行价格管制,医院会不会漫天要价呢?毕竟看病是“刚需”。我想看病再刚需也刚需不过吃饭,按照同样的逻辑,农民在卖粮食的时候为什么不漫天要价呢?一个阑尾炎手术,正常手术费是1000,你想收1万,你就真能得到1万吗?到时候别说是1000,恐怕连1块也得不到!自由竞争不可能出现漫天要价,只有垄断才可能漫天要价!

作者:陈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4)
#插入话题
  1. 2016-10-17 积分超人

    说得很好,非常有用处

    0

  2. 2016-10-11 右脚梅西

    很好,谢谢,很有帮助。

    0

  3. 2016-10-11 186****0580(小山羊)

    学习了,谢谢了!

    0

  4. 2016-10-11 医路开来

    谢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从医生收入到医疗大环境,看中美差距

导 语:如果一篇文章,既让医生骂,又让患者骂,那么它写的一定是非常真实,客观的东西,请您认真阅读完 。上个月有个中国小孩在美国治疗胳膊脱臼耗时四小时且花费万元的文章在朋友圈广为流传,尤其是中国医疗圈,如同久旱逢甘霖,压抑已久的憋屈得到了路人正义来伸张。笔者作为资深医生,同样是倍感欣慰。但是,冷静下来一想,这不科学吧!中美医疗体制差异太大,仅仅这样粗暴对比很客观吗?带着无数疑问,笔者连日以来一直

科学界的1% 科学家的收入不平等为何在不断加剧?

为了寻找收入不平等在科学界的缩影,看看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实验室就知道了,2015年有29名医学研究者的收入超过了100万美元,而且至少有10位非临床的研究者“拿回家了”40万美元,与此同时在很多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的数千名博士后研究者的收入不到5万美金,年轻的教授工作非常努力,但很多人收入仍然不及顶尖科学家收入的四分之一。 当然这种情况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并不是唯一的,在很多国家的很多大学

一图读懂:在大陆香港台湾当医生有何不同

中国大陆有250万执业医师,中国香港有一万三千多名执照医师,中国台湾有超过四万名执业医师,医学界智库搜集资料,通过图说的方式揭示两岸三地的医生都有哪些不同。 注:¥为人民币;HK$为港币;NT$为新台币;1人民币元=1.1631港元;1人民币元=4.6945新台币;2015年大陆人均GDP52000元人民币,香港人均GDP328854元港币,台湾人均GDP699478元新台币;执业医师人

43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2016年上半年仅1家亏损!

医疗器械、药品和医疗服务并称为医疗行业的三驾马车。国家政策的支持,市场容量的扩张,无疑使得医疗器械行业再次成为医疗行业的风口。业内专家预测,目前我国医疗器械总产值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上的份额超过了5%,预计到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总产值将接近5000亿元。据亿欧统计,国内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公司中,主营业务为医疗器械的一共有35家,在港交所上市的有8家,共计43家。面对

坑爹的四个医院指标!

导语:“也许主持医改的官员看着那一项又一项合格的指标,志得意满,但多少的辛酸和无奈却是在这些账目之外,只不过这些辛酸和无奈是别人的。”昨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某医院医生因为剖腹产指标已满,拒收孕妇,结果被媒体曝光,相关人员被批评教育,并责成医院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该医院的剖腹产指标是谁定的,咱不知道。我只想说说我的一些亲身经历。平均住院费用近年的医改,把控费当成了重中之重,官老爷们认为,下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