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科研效率

2015-08-10 俞立平博客 科学网博客园

来源:科学网 作者:俞立平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掌握提高科研效率的技巧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平生似乎跟效率结上了缘,平时工作做事,自觉不自觉地都希望提高效率,这也许是一种病态。前段时间,有朋友留言让我谈谈如何提高科研效率,其实相关感悟我以前写了不少,散见于博客中。 先不谈高大上的东西,网上有人认为,做学问就应该做出一流的成果,如果你做的东西创新不高,立即会遭到鄙视。拿什么作为评价标

来源:科学网 作者:俞立平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掌握提高科研效率的技巧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平生似乎跟效率结上了缘,平时工作做事,自觉不自觉地都希望提高效率,这也许是一种病态。前段时间,有朋友留言让我谈谈如何提高科研效率,其实相关感悟我以前写了不少,散见于博客中。

先不谈高大上的东西,网上有人认为,做学问就应该做出一流的成果,如果你做的东西创新不高,立即会遭到鄙视。拿什么作为评价标准?貌似国际一流水平.如果这样的话,国内做得好的学者其实不多。我认为,国际顶级水平的专家之所以成功,智商、机遇、运气等等可能占了很大比重,当然勤奋是必须的,与他们的平均工作时间相比,超过他们的学者太多了。

我认为,科研是一种工作,我们大多数从业者沉浸其中,说不想弄出一流成果是不可能的,但由于种种限制,99%以上的科研人员恐怕都难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不要对科技工作者要求太苛刻,我们是在约束条件下寻求最大化。

以上讲的意思是大家都是凡人,不是神仙,所以在此仅仅立足凡人讨论如何提高科研效率。

我非常佩服一些老师,我的导师在非常喧闹的环境都能静心看书,我的同事XWQ外出时总会带着专业书籍在大巴上看,我是非常佩服这些老师的,因为我做不到。以下谈谈提高科研效率的几点感想:

第一,规模经济原则。集中整块整段的时间用于科研,比利用零碎的时间效率要高很多,比如每周一、三、五做3天科研,肯定不如每周一、二、三连续3天做,暑假、寒假有更多整块的时间,是做科研的好时机,要适当抓住。现在排课,我尽量让排课老师将我的上课时间适当集中,这样可以集中时间。

第二,系统设计原则。你做某个领域的研究,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不妨列个目录,该领域你准备怎么研究?从几个角度?每个角度准备怎么做?什么时间做?尽量将问题想透,这样才能研究透。要力求做到在某个很小的领域,别人难以做得比你好。去年有段时间,连续八周围绕一个专题我完成了8篇论文,差不多就是采用的这个方法。

第三,利用碎片时间原则。严格意义上讲,我这方面做得不好,一般半天有个事情,即使仅仅需要半小时或1小时,我这半天基本就作废,其他时间就玩了。所谓利用碎片时间,就是利用空余的1小时左右的时间,从事文献下载、审稿、搜集数据、与同行聊天、整理参考文献、投稿等等琐碎的不需要动太多脑筋的工作。碎片时间利用好了,就能省下整块时间。

第四,工作保障原则。做科研用到的东西,可能的话一定要准备较好的。比如,打印机具有自动正反打印功能,这样可以节省你打印时间(前段时间换了这么一个打印机,800块)。电脑键盘一定要很舒服,现在90%以上的笔记本电脑键盘基本都是垃圾,建议用台式机键盘,当然出差在外例外。电脑最好用SSD固态硬盘,保证有一流的速度。工作软件要安装齐全,同时做好备份工作。岁数大了,如果眼睛老花一定要买个大显示器。实验仪器可能的情况下也要买好一点的。

第五,适度休息原则。不要让自己一直很紧张,除非你有很好的身体。一直很紧张会降低科研效率,我已经有5年时间晚上基本不工作了,白天工作7小时左右,只要注意提高效率,总体应该不差的。当然这一条对年轻人要求要高一些,适度休息对不同人的内涵是不一样的。

第六,方法科学原则。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的方法论,对于方法论,一定要认真学习掌握,这对提高科研效率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俞立平博客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15-08-10 ndd99

    换个固态硬盘

    0

  2. 2015-08-10 MYBT

    全面发展

    0

相关资讯

科研思维与论文写作之“5C”法则

科学研究是开拓求新和严谨求实的有机结合,在科研设计和论文撰写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本文创新性地提出科研思维和论文写作的“5C”法则,包括评判性(critical)、一致性(consistent)、简洁性(concise)、清晰性(clear)和完整性(complete),以期为年轻学者的科研训练和研究生教育提供参考。 科学研究实践可以用胡适先生提出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进行

这些经验帮你科研少走弯路

这实在是一篇少走许多学习弯路的好文章,大家可以好好吸取一下前人的经验。 1. 先看综述,后看论著。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 早动手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3.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读《学术思想枯竭》联想

阅读肖建华老师文章《学术思想枯竭》,很有启发。先整理一下阅读体会。肖老师是从不同类型学术期刊的角度分析,一类是基础理论类,另一类是应用类。往更大范围说,这也对应于科学和技术。无论是那类学者和期刊,真正能提出创新学术思想的人很少。但相对来说,基础理论是创新的主要源头,但新理论往往无法被老范式的垄断学者接受,新思想开始往往不够完善,搞理论的觉得太粗燥,搞应用的觉得太空虚,一般是上不靠天,下不立地没有市

PLoS Comput Biol:科研合作十条简明规则

在我国,科研合作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科技界有所谓“四同”说法,即申请课题时同心协力;做课题时同床异梦;荣誉分配时同室操戈;最后落个同归于尽。 Vicens和Bourne(2007)发表的“科研合作十条简明规则”,对避免科研合作的失败具有指导意义。现编译如下: 规则1:不要神马合作都参加,要有取舍。是否参加某个合作项目,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科研兴趣、专长和时间。如果不合这些,那么即使合作项目再有诱

Nature:英国如何评价指标在科研与管理中的作用

2015年7月,英国的一个专家小组发表了“指标大潮:指标在科研评价与管理中的作用之独立审议报告”。专家组组长为苏塞克斯大学科技政策研究所的James Wilsdon教授,成员包括科学计量学、科研资助、科研政策、学术出版、大学管理等领域的专家,以英国专家为主,也包括个别国外专家。博主在这里感谢比利时科学计量学家鲁索教授提供此报告的原文,欲阅读原文者请点击以下链接。原文.pdf 报告主要结论如下:

一个陌生博士的来信

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张双南最近收到一封来信。发信人是一位“外地就读的博士研究生”,他问道:“我们为什么做科研?继续科研还是养家糊口?”这些问题并不新鲜。在汇集了科学界众多学者、学生的科学网博客,早有不少关于博士出路的讨论,如《博士生,你为什么要读博?》《我为什么后悔读博士》《我是如何劝人不要上博士的》《博士生的未来不是梦》等,几乎每一篇博文的作者都对博士的未来忧心忡忡。张双南给年轻的博士生回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