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劫,240个品种或将死掉!

2016-02-19 方剑春 中国医药报

1月23日,北京寒风刺骨。在这多年不遇的寒冬里,一场关于中国仿制药未来命运的思辨悄然开始。 由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制药分会主办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机遇与挑战研讨会”将美国、日本仿制药评价的历程、方法、路径尽数披露于会上,并直指当下中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遇到的问题。这对于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的中国企业来说,无异于模糊与懵懂中见到一点星光和希望。 国家药典委秘书长张伟在研讨会

1月23日,北京寒风刺骨。在这多年不遇的寒冬里,一场关于中国仿制药未来命运的思辨悄然开始。

由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制药分会主办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机遇与挑战研讨会”将美国、日本仿制药评价的历程、方法、路径尽数披露于会上,并直指当下中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遇到的问题。这对于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的中国企业来说,无异于模糊与懵懂中见到一点星光和希望。

国家药典委秘书长张伟在研讨会上给企业鼓劲。他说,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历史性补课,评价是手段,说明我们的药品进入了求真务实阶段,是从60分向80分、90分迈进,希望中国的仿制药未来不仅仅服务于中国还要服务于世界。

多重关隘下的集体焦虑

去年11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关于征求《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稿要求,对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在2018年底之前完成一致性评价,没有通过评价的,将注销药品批准文号。评价方法原则上采用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BE)进行评价,企业采取体外溶出度试验评价方法的,以后还应当采取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方法进行后续评价。

“现在企业共同的状态是焦虑。因为我们从2012年开始采用溶出曲线评价方法做了3年,结果首批75个遴选的评价品种,经专家审核只通过了9个品种的评价方法。在中检院网站上公示评价方法的品种仅有5个。从评价方法难度上说,做BE比溶出曲线更难!”北京科贝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增江说。

研讨会后,仿制药分会收集到了大量企业反馈信息。反馈表明,当前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存在多种关隘,导致企业集体畏难、焦虑。

“ 第一重关隘,参比药品难寻。

参比药品是BE实验的关键,按照美国仿制药定义与FDA橙皮书(全称为《与治疗等效信息相关联的批准药品集》)中认定参比药品基本原则,仿制药与参比药品必须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给药途径、规格、剂型、说明书。据统计,2007年之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涉及参比的固体制剂约300个品种,17897个批准文号。目前能够按基本原则找到参比制剂的品种约占20%左右。

2007年之前,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将新药申报分为六类。其中,二类是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四类是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的原料药及其制剂;五类是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也就是说,在2007年之前的新药申报中,仿制药充斥着大量改剂型、改规格品种。原研药在国内没有上市,但是有仿制药的,后面企业申报时以仿制药作为了参比。

一位业内人士不客气地说,2007年之前申报的新药几乎所有材料都有注水,几乎未做过严格的BE实验,这还不包括地标转国标药品,这部分药品标准更低。所以,今天我们回头要找参比药品的时候遇到了巨大的难题——找不到最初的参照物在哪里。

“ 第二重关隘,如何获得,谁来认定参比药品。

事实上,即使企业找到了参比药品,如何获得也是一个大问题。一方面,有的原研药已经退市,已经找不到原研药,或者被仿制药取代,但是取代的仿制药能不能作为参比药品,谁来认定仿制药参比药品,目前有关部门并未给出答案。另一方面,如果原研药未在国内上市,参比药品就要到国外购买,涉及一次性进口药品审批。目前,我国一次性进口药品审批有严格的程序和要求,其中一项就是要求提供检测报告。而由于国外处方药监管极为严格,国内企业购买参比药品的渠道一般是药店和诊所,这些机构没有出具检测报告的能力和义务,企业根本拿不到报告。另外,原研企业并不愿意提供参比药品,因为一致性评价完成后,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市场互换。

“ 第三重关隘,临床基地资源短缺。

CFDA公告《关于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情况的公告》(2015年第172号)涉及到承接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和一期临床试验的82家机构。经调研,只有53家临床试验机构表示可以承担BE/一期临床试验。正是因为资源有限,目前有消息称,BE临床价格已经从过去的几千元跳涨到5万元,并还在飙升中。同时,在前期临床数据核查风声鹤唳的背景下,临床基地对一致性评价反应冷淡。

“如果不能合理分配临床基地资源,不能调动临床基地的积极性,不能严格监管,那么BE的真实性就可能面临挑战。现在,有的企业已经早早占领阵地了,比如在临床基地旁边自建实验室,自行承担血样采集等工作,临床基地主要任务就是招募患者,在结果上签字。”一位业内人士说。

蒲公英自媒体人夏赟对生物样品监管表示担忧。她说,在目前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中并没有涵盖血样采集,而血样是评价实验的源头,在利益驱动下会不会发生血样作假?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完善监管。

再不开始真的晚了

“BE评价难走通!太多的历史原因,太多的政策掣肘,还有太多的资金投入,企业难以承受。”有药企负责人公开表示。

在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副会长、仿制药分会主任委员孙新生博士看来,中国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利国利民的大事,它将改写中国仿制药的历史。而仿制药评价美国开展过,日本开展过,中国作为仿制药大国没有理由不开展,是必经历程。“纵观美、日走过的路,谁进行仿制药评价不痛苦?今天中国的痛苦也是正常的,我们再不接受痛苦就真的会失去全球的仿制药市场机遇。”孙新生说。

1966年,美国开始实施药效评价项目(Drug Efficacy Study Implementation)。美国FDA授权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部门于1966~1969年对1938~1962年批准的3443个药品进行有效性评价。药效学评价结果触目惊心,2225个品种证明有效,1051个品种证明无效,167个品种无结果。1984年美国FDA发布药品价格竞争与专利法补偿法案,对于仿制药给予市场地位和保护,真正结束了类似药的历史,从而进入仿制药时代。

FDA给出类似药的定义是,类似的原料药,类似的剂型、规格,类似的给药途径和类似的适应症,各种各样的说明书。而仿制药的定义则是相同的原料药,相同的规格、剂型,相同的给药途径,相同的适应症,相同的药品说明书。美国FDA在1962年出现反应停事件后,历经22年监管三部曲,1963年开展cGMP,1966年开始药效学评价,1980年发布橙皮书,1984年发布药品价格竞争与专利法补偿法案。

事实上,在药品评价历程中,日本也曾面对棘手的局面。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对药品做第一次评价的时候,有50%的药品要通过剂型变更才能通过第一次药效评价。到了80年代,日本已经理解了生物等效性,又开展了BE评价,当时只有10%通过评价,80%的药品要通过剂型变更才能达到与原研药品疗效一致。据日本独立行政法人药品医疗器械综合科的佐藤淳子博士介绍,日本1998年厚生劳动省正式制定了保证仿制药质量的对策,决定通过溶出试验进行质量再评价,评价的对象是内服固体制剂。

众所周知,2012年原国家食药监局发布的《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曾将经体外溶出作为评价方法,借鉴的就是日本经验。然而,被我们忽略的是,日本以溶出作为评价方法是在1979年评价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所有药品全部做过BE的基础之上开展的。而我国仿制药在BE领域几乎是空白。

孙新生指出,在国外,仿制药也会改剂型和规格,但是会做严格的BE预试验,与原研药进行疗效对比。如果结果不等同,会调整配方和工艺,这个过程会反复多次。我国在整个仿制药研发链条里缺失了BE预试验。国外BE试验的一次成功率在30%~40%之间。我国仿制药获取临床批件难度较大,时间长,一旦获得临床批件,BE的成功率是100%。

 

作者:方剑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16-02-22 xiaotaiyang1

    了解了

    0

  2. 2016-02-21 医科小蚂蚁

    仿制药?

    0

  3. 2016-02-20 stupidox

    可怕

    0

  4. 2016-02-20 飞翔9899

    长见识了

    0

  5. 2016-02-19 英子-sci

    看了

    0

相关资讯

278个常用药的通用名和别名一览

药品常用的名称有通用名、英文名、商品名。 药品的通用名指中国药品通用名称(China Approved Drug Names,简称:CADN),由药典委员会按照《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组织制定并报卫生部备案的药品的法定名称,是同一种成分或相同配方组成的药品在 中国境内的通用名称,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因此,凡上市流通的药品的标签、说明书或包装上必须要用通用名称。其命名应当符合《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

CFDA:2014发布的重要文件一览

2014年,CFDA发布了不少文件,本文盘点了其中20个重要文件。

我国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现状分析

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在国内外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但使用程度不一,研究显示,常用药品处方中,约有21%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其中仅27%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其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我国尚缺乏统一的有关我国医疗机构超药品说明书的管理现状的调研数据,基于此,笔者对超药品说明书报道文献及医疗机构进行了调研,相关数据如下。 我国医疗机构超药品说明书涉及的药物种类 笔者对中国知网以“超药品说明书”“药品未注册用法

5.5万名2型低收入糖尿病患者将获免费药品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日前在京启动糖尿病患者援助项目,该项目首批覆盖20个城市,预计将有5.5万名2型低收入糖尿病患者享受到免费药品。 据了解,“爱随心达——糖尿病患者援助项目”将为符合项目条件的低保和低收入等两类2型糖尿病患者免费提供由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捐赠的艾塞那肽注射液。项目于7月正式启动,援助范围首批覆盖北京、天津、济南、南京、哈尔滨等20个城市。 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除心脑

收获时刻!Baxalta新血液病药物静待FDA批准

年前,制药巨头百特公司宣布对旗下业务进行重组并拆分成两家公司。其中最重要的血液分析部门继承“百特医疗”这块金字招牌,而余下的各个部门组合形成了一个名为Baxalta公司的新公司。公司希望通过这一计划来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如今一段时间过去了,新生的Baxalta公司马上就要迎来收获的季节。 最近,Baxalta公司旗下的一系列用于治疗血液病的药物已经完成临床三期研究静候FDA的审批。

加快建立科学高效的药品审批体系

前不久,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紧紧围绕保障公众健康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这个大局,以提高药品质量为核心,以解决注册积压为重点,以鼓励创制新药为导向,提出了解决审评积压、提高药品质量的治本之策。这一药品监管史上的重大变革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业界期待这一新政能尽快落实,促使我国加快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药品审评审批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