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谦:移动慢病管理刚画完饼,筷子就伸过来了

2015-06-10 刘谦 医药新闻

敝人觉得我国医疗体系的最大挑战不还是以药养医,慢性病失控才是要命。因为前者政府开始动真格,后者还在耍嘴皮子阶段。据说中国有1.2亿糖尿病、2.7亿高血压、1亿乙肝感染者、1亿慢阻肺、几千万骨质疏松,所有加起来比总人口还多。甭管数字有多少夸张,慢病严重程度是千真万确。现在人均寿命长,到老了都慢慢生了各种慢性病,治不好而后果又挺严重。可怜中国未富先老,咱们交的医保哪里够用,270万医生哪里忙得过来

敝人觉得我国医疗体系的最大挑战不还是以药养医,慢性病失控才是要命。因为前者政府开始动真格,后者还在耍嘴皮子阶段。

据说中国有1.2亿糖尿病、2.7亿高血压、1亿乙肝感染者、1亿慢阻肺、几千万骨质疏松,所有加起来比总人口还多。甭管数字有多少夸张,慢病严重程度是千真万确。现在人均寿命长,到老了都慢慢生了各种慢性病,治不好而后果又挺严重。可怜中国未富先老,咱们交的医保哪里够用,270万医生哪里忙得过来?

慢病的实质也是生活方式问题,饮食、运动、心理、环境和监测对病情跟药物和医生一样重要。可是这些已经滑出医院的边界。何况医学对慢病方法不多,搞慢病不容易赚钱也不容易发论文,医院和医生忙急病、大病、传染病就四脚朝天,渐渐地这块阵地就被养生、保健品和广场舞占领了。

政府其实也做过一些努力,通过社区和基层医院来做慢病管控。无奈街道大妈和社区医生吸引力有限,没有物质文明刺激,几次活动后精神文明活动就不了了之。在移动互联网普及前,面向广大群众的疾病教育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注定无法成功。

互联网+智能手机真是好东西,能把万千群众方便快捷地招呼到一块,发信息、做互动和记数据无所不能。Duang的一下就廉价打通了慢病管理的任督二脉:生活干预和医患互动。

一个医生可以管理几百上千名患者,患者的饮食、运动、生理值变动能随时记录并预警,医患能便捷交流,治疗能坚持,想得到的好处几乎都有了。这么好的工具不拿来做慢病管理真是天理难容,于是在移动医疗热里头最热的就是慢病管理。市场大、痛点多、粘性强、政策挺,还可以加点互联网思维的味精,这么好的事,创业者和投资人想想都要醉了。

所以你看到几十个带“糖“字的APP横空出世,还有“心”字辈的做血压、心电和血脂管理,还有做呼吸疾病管理的,做关节炎的,做肝炎的,做抗凝药的,做……每天名单都在拉长,有从硬件入手的,有主打专家咨询的,有擅长算法和数据分析的,更有软硬结合的。让人感觉百年难题终于得解,手机即将办到三甲医院和卫计委办不到的事情。激动的人除了医疗创业者,卖药品和器械的更加兴奋。困扰几十年的患者用药依从性问题终于有着落了,都知道维护一个现有客户比找二个新客户还有用,何况好多病是终身用药。现在医患关系紧张,医生说的话患者也不全听,让用的药不用。以前限于国法家规,药企没法直接接触患者,这下终于盼到曙光了。

众多移动慢病项目刚以漂亮的405D动作入水,才发现这居然是个水不深但底下还有石头的池子。患者都是中老年,有智能手机的不多,能自己下APP、自己录数据、自己查信息的真不多,靠子女帮忙又没法持续;就算有各种硬件设备自动采数据,医生不信还是没用;患者的动机是想随时找医生咨询,看到五花八门的生活问题医生立马没了兴趣,何况患者随访多了除了自己受累也没见啥好处。本来各种健康生活方式都有点违背人类懒散、馋嘴、有头无尾的本性,靠手机上的图标就来对抗人性自然有去无回。慢病管理本来就不能立竿见影,没有政府强制和医院参与,医患双方好比陌生男女靠写信来异地恋,感情怎能敌得过距离呢?加上没有医保的经济扶持,目前的移动慢病也就能帮到小部分有强烈自我管理意识的患者,对于多数无意识或无能力的患者它连鸡肋都算不上。

移动慢病管理明明是座金矿,但咱们就是没地方下手。让医保从保治病到保防病不是两个五年计划里能实现的,公立医院垄断不打破,商保又不敢入场接盘。数据精度和产品功能改善也需要个几年光景,用户教育和习惯培养更不是一日之功。那已经入场的移动慢病管理项目该如何把项目玩下去呢?

首先是让患者先感觉到产品的用处,数据采集最好能自动化,低价或免费提供简单易用的手机插件应该是此类项目的标配,有无创或植入的最佳,走轻应用、轻流程的项目必然只能得到轻价值。从现有医疗器械的用户端来采集数据也是一个做法,但厂家自己做的平台可能会被怀疑为推销手段,不被患者信任或受到竞争对手的抵制。有些厂家自我感觉不错,盘算着从现有医生客户中导入患者。但千万不要高估厂家对医生的影响力和医生的参与度,患者多的医生不在乎厂家的蝇头小利,患者少的医生又帮不了忙。移动慢病产品的设计要人性化,不要向医生一样教训患者该如何如何,免得立马被卸载。多用些奖励、社区分享和游戏化功能鼓励患者先用起来比什么都强。这点应该学习小区里卖保健品的人,没有多少科学道理却能把老年人哄得心甘情愿掏腰包。

其次是让医生觉得产品有用,轻度干预很难得到保守的医生群体认可,移动医疗项目如果能效仿WELLDOC一样通过严谨的临床试验证明效果,才能真正成为慢病管理的工具而不是玩具。大家过于纠结与医生做慢病管理的经济动力,其实跟药物一样,疗效肯定的产品就算没有回扣也照样有医生处方。

再次是逐步解决付费问题,慢病管理征途漫漫,需要烧钱又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风投身上。在医保靠不住的前提下,寻求商保合作,自建医院或与医院合作通过医疗服务及产品销售交叉补贴慢病管理的费用。但是厂家的吃相不能太难看,患者一看你心思都在是卖产品上,谁还敢把自己的健康交给你管理?

最后是要跟医院和药店合作,打造O2O闭环。任何一个慢病的管理都是系统工程,不是一家公司更不是一个APP可以通吃的,国家开始把资源向基层医院倾斜,基层医院、社区和药店完全有能力成为慢病管理的主战场,去培养用户使用和付费习惯。互联网本来就提倡开放与合作,孤军奋战的移动慢病APP岂不是自相矛盾?

尽管还没人挖到金子,我仍然坚信移动医疗是慢病管理的必经之路,做移动慢病管理需要退后一步想想:有什么工具可以把石头搬开,在哪个位置埋藏最多,带多少干粮可以坚持到金子出土,又有哪些人可以合作淘金。最傻的就是刚画了一块大饼,大家筷子就伸过来了。

作者:刘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3)
#插入话题
  1. 2018-01-27 gansu19820208

    很深刻

    0

  2. 2016-03-20 忠诚向上

    仔细阅读,好好品味

    0

  3. 2016-03-20 忠诚向上

    仔细阅读,好好品味

    0

  4. 2016-03-20 忠诚向上

    仔细阅读,好好品味

    0

  5. 2016-03-20 忠诚向上

    仔细阅读,好好品味

    0

相关资讯

2015年移动医疗行业数据报告

一. 移动医疗行业发展概况移动医疗行业处于发展初期,正由线上资讯入口向线上问诊、医药电商、预约挂号等O2O模式转变,借助移动端实现线上与线下资源联动的医疗服务闭环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市场格局来看,移动医疗行业仍处于初步发展期,用户规模相对其他领域尚较低,市场集中度不高,未来随着新参与者的增加,行业竞争将日趋激烈。  从用户需求来看,移动医疗的用户使用习惯仍在培养过程中,用户活跃度表现仍有较

超感人:移动医疗正在帮助3900万穷人免遭失明

Portable Eye Examination Kit(便携式眼病检查工具,以下简称“Peek”)是一套基于智能手机的眼部疾病诊断系统。通过一个3D打印的塑料摄像头挡板和相应的软件应用,Peek能把智能手机变成一个眼部疾病检测工具,允许眼科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彻底地眼部检查。   Peek由数位英国眼科医生开发,近期在众筹网站Indiegogo上成功融资13万英镑。目前,Peek已

移动医疗机器人在社区医院得到应用

最近,移动医疗机器人在上海社区医院得到应用,社区医院看病可以依靠它了。 在浦东南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医生一同出诊的,竟还有机器人。借助远程传输技术,电脑屏幕会接通上级医院医生一同讨论病情。这是浦东医院从美国最新引进的移动医疗机器人,据此,优质医疗资源打破了地域限制。  基于分级诊疗这个关键词,作为我国最基层医疗体系的社区,已出现、并还会出现许多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在沪举行的“20

2024移动医疗9个超乎想象的入口

10年前还没有移动医疗mHealth这样的概念,而今移动医疗却不但颇有规模,还蕴藏巨大价值潜力,远远超过了我们曾经的想象。英国保帕公司(Bupa)对下一个10年后,移动医疗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做了预测。以下9个移动医疗入口,有多大可能性会在2024年成为现实?或者真正的2024年仍旧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1.隐形眼镜 微型摄像头记录视网膜图片,比对以往案例来识别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症状。全球1%

为什么要强调“移动医疗属于医疗”?

有人说,“移动医疗属于医疗不属于移动”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因为他们认为医疗任何时候都是医疗,不需要特别指出。但即使是“废话”,该强调的还是要强调。正如“医疗要以患者为中心”可能是一句“废话”,但我们还是要时时强调这样的“废话”,以免有人忘记。 同样道理,我们现在要强调“移动医疗属于医疗”,正是因为现在有些移动医疗企业似乎忘记了移动医疗的本质是医疗。移动医疗的目的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手段让医疗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