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如何减少糖尿病药物的副作用

2014-11-14 佚名 生物通

在某些情况下,用于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的糖尿病药物会产生毒副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药物对其它器官,如大脑和心脏会造成影响,还有一些是因为药物也会刺激过多的胰岛素分泌,引起血糖忽高忽低。 为解决这一问题,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LMJ慕尼黑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现有的一类称为磺酰脲类(sulfonylureas)的药物进行了改良,令其在暴露于蓝色光中时,形状会发生变化。 这种药物在正常情况

在某些情况下,用于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的糖尿病药物会产生毒副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药物对其它器官,如大脑和心脏会造成影响,还有一些是因为药物也会刺激过多的胰岛素分泌,引起血糖忽高忽低。[pdf free]

为解决这一问题,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LMJ慕尼黑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现有的一类称为磺酰脲类(sulfonylureas)的药物进行了改良,令其在暴露于蓝色光中时,形状会发生变化。

这种药物在正常情况下处于非活性状态,而当病患将蓝色LED贴在皮肤上时,就能开启这种药物(理论上)。只需极少量的光就能穿透皮肤改变药物的形状,并将其激活。这种变化也是可逆的,因此当灯熄灭的时候,药物就被关闭了。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人员证明了这种药物——JB253,能在实验室中,当接触蓝光时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这项研究由帝国理工学院医学系David Hodson 博士和Guy Rutter 教授,以及慕尼黑大学Dirk Trauner教授和Johannes Broichhagen博士领导完成。

Hodson博士说,“在原则上说,这类治疗也许能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因为其只在餐后需要的时候才会被激活一段短的时间。而且也能通过在胰腺靶向药物活性减少并发症。”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在实验室创建了一种对人体胰腺细胞能产生预期效果的分子,要想将这种分子用于临床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这正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II型糖尿病全球患者已经达到了3.5亿人,这种疾病会影响人体的血糖水平,引发心脏病和中风,并导致肾脏,神经和视网膜的损伤。

早在19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就已经知道了光敏分子,但仅是在过去几年科学家们才开始利用这种分子的特性。

“光开启(Photoswitchable)药物,以及光药理学(photopharmacology)都能通过远程调控机体进程,来帮助各种疾病的治疗,”Trauner教授说。

来自英国糖尿病协会的Richard Elliott博士评论道,“磺脲类药物虽然帮助了许多II型糖尿病患者,但是也具有毒副作用。而我们发现的光激活药物治疗虽然目前还只是在起步阶段,但 未来一定会发展成极具吸引力的研究领域,帮助研发出一种更安全,更可控的治疗方式。”

原始出处:

Broichhagen J1, Schönberger M1, Cork SC2, Frank JA1, Marchetti P3, Bugliani M3, Shapiro AM4, Trapp S2, Rutter GA5, Hodson DJ5, Trauner D1.Optical control of insulin release using a photoswitchable sulfonylurea.Nat Commun. 2014 Oct 14;5:5116. doi: 10.1038/ncomms6116.[pdf free]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15-06-08 ljjj1053

    非常好非常好

    0

  2. 2015-04-11 x35042875

    控制好糖尿病可能提高肝硬化患者的预后。

    0

相关资讯

JCEM:在亚洲人群中使用HbA1c诊断糖尿病:一项基于多种族亚洲人群的HbA1c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背景: 近来国际上已经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大于6.5%(47.5 mmol/mol)纳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这个诊断标准在亚洲人群中是否使用仍然不明。 研究目的: 探究亚洲人群中HbA1c与糖尿病特异性中度视网膜病变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设计及受试者: 4个独立人群:一个人群是来自一项在2004-2011年间开展的横断面研究(≥25 岁的成年人,n=131

Mol Endocrinol:维拉帕米新用途--治疗1型糖尿病

研究人员日前宣布,维拉帕米这种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和偏头痛的常用药有望成为治疗1型糖尿病的新药。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在小鼠实验中,维拉帕米能够完全治愈1型糖尿病。 糖尿病是美国第七大致死病因,它极大地增加患心脏病、失明、肾脏疾病和截肢的风险。联邦政府最近调查显示近20岁以上人群中有12.3%的糖尿病患者,尽管有些没有被确诊。另外有37%的人群血糖高于正常值,处于糖尿病前期,比十年前增加了十

GEN盘点:2013糖尿病药物哪家强?

2013年,糖尿病药物市场拼杀激烈,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哪一家公司笑到最后?本文就为大家盘点一下2013年销售额前20名。 这份榜单中有一些公司没有出现,因为它们没有公布去年和今年的销售额,如强生公司。该公司的糖尿病药物Invokana(坎格列嗪)销售额并未公之于众,尽管强生单方面宣布该药品的销量很好。但据WellsFargo公司的分析师LawrenceBiegelson估计,2

Dev Cell:为何吃高脂肪食物易患糖尿病

过量摄取高脂肪食物,就容易患上糖尿病,这是为什么呢?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在新一期《发展细胞》上报告说,他们在动物实验中确认,过多摄取高脂肪食物易患糖尿病与“分子马达”kif12有关,并且确认一种现有的治疗胃溃疡药物对高脂肪饮食引发的糖尿病具有治疗效果。 “分子马达”大小以纳米为单位,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马达”,实际上是细胞内的一类蛋白质。它是细胞内化学能与机械能转换器,消耗营养并完成特定的运

Breast J: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特征没有差异

Breast J: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特征没有差异 研究背景:以往研究表明糖尿病可能会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糖尿病的生物学作用可能是增加乳腺癌风险的原因。 研究目的:本研究拟讨论患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乳腺癌亚型是否不同于未患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 研究方法:从M.D.安德森肿瘤中心(MDACC)乳腺肿瘤诊疗数据库中检索1988-2005年就诊的非炎性乳腺癌患者,将其

糖尿病患者日趋增多 胰岛素非"万能"疗法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简写 IDF)的统计,糖尿病患者数量正在全球迅速增加,2013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达3.82亿人,预计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92亿。近些年,注射胰岛素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糖友”的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蔡晓凌副主任医师接受中新网健康频道采访时表示,用胰岛素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