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eomics Clin Appl:瘢痕疙瘩的新生物标志物:RCN3、CALU、RCN1、PDGFRL

2022-08-07 医路坦克 MedSci原创

瘢痕疙瘩是一种病理皮肤瘢痕形成,其分子病理机制复杂而不明确。需要新的生物标志物和相关机制来改进当前的治疗方法。

瘢痕疙瘩是皮肤的病理纤维增生性疾病,表现出异常表型,包括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沉积。瘢痕疙瘩有几种治疗方法,包括常规手术治疗和辅助治疗;然而,治疗后瘢痕疙瘩的复发率较高。因此,需要进一步了解导致瘢痕疙瘩形成的发病机制,以便开发新的靶向治疗方法。据报道,细胞因子和多种生长因子参与了瘢痕疙瘩的发病。例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调节胶原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产生,从而促进创面愈合。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诱导的PDGF受体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受体的异常激活与皮肤再生通路的多个过程调控相关。然而,瘢痕疙瘩发展的整个致病过程仍不清楚,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标志物。

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已被证明是研究病理机制和新的生物标志物的有效方法。迄今为止,关于瘢痕疙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较少,并提出了一些瘢痕疙瘩的生物标志物。然而,关于瘢痕疙瘩的病理机制,还需要更全面、更深入的分析来揭示更多细节。高分辨率质谱的发展及其与最先进的生物信息学方法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令人兴奋的调查研究的选择。在本研究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纳米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nano-LC-MS /MS)的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以探索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组织中差异蛋白表达谱。

采用基于高分辨率无标记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对6对瘢痕疙瘩组织及相应的正常皮肤组织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综合生物信息学方法进一步分析差异蛋白表达数据,以确定瘢痕疙瘩形成的新生物标志物和机制通路。实验验证了候选生物标志物。

与PDGFRL共表达的基因,由genennetwork数据库确定。(A, B) GO分析和KEGG分析富集了与PDGFRL相关的前192个蛋白(p < 0.01, r > 0.7)。x轴表示富集比,y轴表示富集项或途径。圆点的颜色和大小分别表示−log10 (p值)和富集基因的数量。(C) PPI网络的构建预测了PDGFRL的关键调控因子。网络中的节点代表了关键基因。去,基因本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PPI,蛋白质相互作用

 

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共鉴定出1359个蛋白质。其中206种蛋白在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差异显著。瘢痕疙瘩中RCN3和CALU表达显著上调。RCN1和PDGFRL在瘢痕疙瘩中特异表达。通路分析提示xbp1介导的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通路参与了瘢痕疙瘩的形成过程。构建PDGFRL中心基因共表达网络以阐明其在皮肤中的功能。

我们的研究提出了四个新的生物标志物,并强调了xbp1介导的UPR通路在瘢痕疙瘩病理中的作用。它提供了新的生物学见解,有助于发展瘢痕疙瘩的新治疗策略。

文献来源:Liu J,  Yang C,  Zhang H,  Hu W,Quantitative proteomics approach reveals novel biomarkers and pathological mechanism of keloid.Proteomics Clin Appl 2022 Jul;16(4)

作者:医路坦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A&R:纵向队列中与SLE亚型相关的CpG位点甲基化动态变化

在这个SLE纵向队列中确定了SLE亚型相关CpG的一个子集,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是稳定的,并且可能可用作疾病亚型的生物标志物。与全基因组甲基化组相比,另一个与SLE亚型相关的CpG子集的变化比例更高。

JAHA:循环S‐谷胱甘肽化的cMyBP‐C作为心脏舒张功能障碍的生物标志物

伴有舒张功能障碍的人类、猴子和小鼠循环中S-谷胱甘肽化的cMyBP-C水平升高。S-谷胱甘肽化的cMyBP-C可能是舒张功能障碍新的生物标志物。

Journal of Tissue Viability:早期检测压力性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研究评估和综合了不同生物标志物在压力性损伤形成早期中的预测作用。

JNNP:结合生物标志物建立帕金森病预后模型

帕金森病(P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改善疾病以减缓进展速度仍然是帕金森病的一个关键目标。其进展速度具有实质性的临床异质性。这种可变性的基本基础尚不清楚,但可能与细胞易感性、炎症、致病蛋白的细胞

Neurology:血浆 p-tau181和 p-tau217在有或没有阿兹海默病病理证据的创伤性脑病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

血浆P-tau181和P-tau217可能是鉴定创伤性脑病综合征(TES)中AD病理的一种可行的生物标志物。较低的血浆P-Tau水平可用于增加临床怀疑CTE而不是AD作为TES的主要病理改变。

Allergy:重度哮喘T2生物标志物与微生物组成

研究探索了T2生物标志物(FeNO、痰液和血嗜酸性粒细胞)与气道微生物组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