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创伤性脑损伤诱导免疫和再生信号的长期变化

2019-04-05 海北 MedSci原创

对于创伤性脑损伤(TBI)的长期退行性影响,目前尚无治疗方法。这部分是由于我们对慢性TBI的有限理解,以及对于哪种长期神经变性机制适合用现有或新型药物治疗的不确定性。

对于创伤性脑损伤(TBI)的长期退行性影响,目前尚无治疗方法。这部分是由于我们对慢性TBI的有限理解,以及对于哪种长期神经变性机制适合用现有或新型药物治疗的不确定性。

最近,研究人员使用微阵列和通路分析,在急性,亚慢性和慢性间隔(24小时,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检测损伤后的大鼠海马和皮质中TBI诱导的基因表达变化。

研究人员使用Ingenuity途径分析(IPA)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来鉴定显着表达的基因和突出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这些途径在TBI后数周至数月失调,并且可能适合于治疗调节。

研究人员注意到了属于与先天免疫反应相关的经典途径的基因表达的长期协调变化(即NF-κB信号传导,NFAT信号传导,补体系统,急性期反应,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和神经炎症信号传导) 。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些免疫介质的失调 - 许多是关键的中枢基因 - 会损害稳态脑功能所必需的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特别是涉及细胞存活和神经可塑性的那些。

重要的是,在初始TBI后数周至数月内,有益和适应不良的免疫调节基因的时间特征表明治疗窗口比先前所示的更宽。


原始出处:

Boone DR et 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duces long-lasting changes in immune and regenerative signaling. PLOS ONE, 2019; doi: 10.1371/journal.pone.0214741. eCollection 2019.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海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eurology:Dyke-Davidoff-Masson综合征

50岁男性,从6岁开始便患有癫痫,表现为癫痫发作和个性改变。神经影像学显示左侧大脑萎缩,颅盖增厚,额窦气腔形成增加。

JAMA Neurol:高碳酸血症对急性脑损伤的影响

创伤性脑损伤、卒中和心脏骤停皆会引起脑损伤。为了预防这些患者的二次脑损伤,应该避免高碳酸血症和低碳酸血症

医鉴:颅内血肿诊治中的过错防范建议

颅内血肿是全球颅脑病变死亡和致残的第一主因,其诱因大体可分为自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颅内血肿病程进展多变迅猛,短时间内即可昏迷、死亡。最短的特急性血肿可在3 h内导致脑疝,病人死亡;慢性血肿可延迟数月,需随时复查和随访,以得到合理的救治,尤其是继发性颅内血肿,有时在病情紧急骤变情况下,要做到准确及时的处理是很难的。一旦医生有认识不够充分、沟通不到位、救治不及时行为出现,病人就可能会死亡或严重致残,家

Cell:CCR5,大脑中风、损伤后恢复的治疗靶标

《Cell》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CCR5 Is a Therapeutic Target for Recovery after Stroke and Traumatic Brain Injury”的文章,揭示CCR5是中风和创伤性脑损伤后恢复的治疗靶点,抑制CCR5会对记忆和认知功能产生影响。

Neurology:SAH 后早期脑损伤与早期播散去极化有关

动脉瘤破裂后,脑实质损害决定了患者的预后。初期的全面缺血会引起弥漫性全脑水肿(global cerebral edema,GCE)和不良预后。在介入前的 CT 扫描中,脑出血(ICH)周围往往环绕着局灶损害。早期或延迟局灶性损害更常见于被血液填充的脑沟和脑裂周围的皮质。在传统的病理文献中,这些损害被称为『局灶性贫血坏死(“focal anemic necroses)』,在 CT 上表现为明显的低密

2019 BTF指南:儿童严重创伤性脑损伤的管理(第3版)

2019年3月,美国脑外伤基金会(BTF)发布了儿童严重创伤性脑损伤的管理指南第3版,文章主要目的是第2版指南的基础上针对儿童严重创伤性脑损伤的管理提供更新指导建议,共包括22条推荐意见,新的推荐意见内容涉及神经影像学,高渗疗法,止痛药和镇痛剂的应用,癫痫的管理,体温的控制以及营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