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 Environ Microbiol:饥饿使细菌生物被膜更强壮

2019-11-05 佚名 中国生物技术网

细菌生物被膜引起的慢性感染是现代医学上一个棘手问题,生物被膜中的细菌往往由于胞外聚合物的包裹保护而难以被免疫系统或抗生素所清除。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致病菌,其生物被膜中包含的胞外多糖(如Psl, Pel, alginate),外DNA,以及外分泌蛋白等共同构成了胞外聚合物。近年来,Sophie de Bentzmann等人发现在铜绿假单胞菌中过表达响应调节蛋白PprB后,四型菌毛b (t

细菌生物被膜引起的慢性感染是现代医学上一个棘手问题,生物被膜中的细菌往往由于胞外聚合物的包裹保护而难以被免疫系统或抗生素所清除。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致病菌,其生物被膜中包含的胞外多糖(如Psl, Pel, alginate),外DNA,以及外分泌蛋白等共同构成了胞外聚合物。近年来,Sophie de Bentzmann等人发现在铜绿假单胞菌中过表达响应调节蛋白PprB后,四型菌毛b (tad pili)、CupE菌毛、以及BapA黏附蛋白等表达的上调可共同促进一类新型超级生物被膜(hyper-biofilm)的形成[1]。这类生物被膜对抗生素的耐受性和宿主的感染行为与以往研究的生物被膜有很大差异,且其结构并不依赖于Psl、Pel等胞外聚合物。然而,对于PprB调节系统何时开启以及响应哪种环境信号目前尚不清楚。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所金帆团队首先通过构建荧光报告菌株的方法对PprB下游控制相关基因的转录进行定量测量,并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在碳源饥饿的环境下大幅度调高了PprB下游基因的表达。进一步的,研究者发现细菌中的σ因子RpoS通过上调PprB蛋白的胞内表达量从而介导了这一过程,并证明PprB的转录调节活性不依赖于其自身的磷酸化。利用微流控与显微镜技术相结合的手段,研究者发现PprB的过表达大大增强了细菌与表面之间以及细菌与细菌之间的粘附力,因而导致该菌株产生致密、厚实的超级生物被膜。另外,BapA粘附蛋白和CupE菌毛对PprB过表达菌株的粘附性均有贡献,而四型菌毛b则对细菌粘附性影响不大。在自然环境中,铜绿假单胞菌常常定殖在一些营养贫瘠的环境中,以上发现提示着PprB这一系统很可能在碳源贫瘠环境下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并为防治这类生物被膜提供了可能的作用靶点(BapA和CupE)。

该成果近期以“Carbon starvation induces the expression of PprB-regulated genes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为题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上(10.1128/AEM.01705-19)。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原始出处:
Wang C#1, Chen W#2, Xia A2,3,et al.Carbon Starvation Induces the Expression of PprB-Regulated Genes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19 Oct 30;85(22). pii: e01705-19. doi: 10.1128/AEM.01705-19. Print 2019 Nov 15.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Autophagy:钙信号调节细胞自噬

巨自噬/自噬是一条在进化上十分保守的通路,该通路是细胞稳态,生长和存活所必需的。溶酶体在自噬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有的研究显示,MTORC1(一种自噬主调节剂)的活性受溶酶体内营养素的调节。饥饿状态能够抑制MTORC1,引起自噬诱导。

CELL:饥饿抑制炎症疼痛

饥饿和痛苦是个体为了生存必须解决的两个相互冲突的信号。然而,至今为止,对于如何优先考虑相互矛盾的生存需求的神经过程,我们还知之甚少。

Nature:靠吃药就能不饿?科学家们向前迈进重要一步

最新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在对抗肥胖研究方向上取得突破进展,首次描述了一种复杂的、被激活后能够抑制饥饿的受体的关键结构信息,为治疗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Emotion:饿的时候为何容易生气?科普:导致“饿怒”的两个决定因素

Hangry由Hungry延伸而来,汉意为饿怒,指因为饥饿而发火,该词于近日被牛津词典接受。那么,是什么让一个人从单纯的饥饿走向“饿怒”的呢?美国心理协会表示,饥饿和愤怒的结合不仅仅是血糖的简单下降,它可能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涉及生物学、人格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Emotion:饿怒症(hangry)了解一下

你有过饿到起急,甚至愤怒的时候吗?根据美国心理学协会近日发表的一篇研究表明,饥饿,不仅是血糖降低的那么简单,它通常伴随着愤怒共同出现的原因是一系列复杂的情绪反应,而这些反应涉及到生物学、人格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该研究已发表在《Emotion》期刊上。

联合国全新报告称,全球饥饿人数继续上升

根据2018年9月11日罗马新闻发布的2018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新的证据继续表明世界上饥饿人口的数量正在增加,到2017年达到8.21亿人,或者说每9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处于饥饿状态。在处理从儿童发育不良到成人肥胖症等多种形式的营养不良方面也取得了有限的进展,使数亿人的健康处于危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