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HA: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前静脉溶栓的疗效分析

2021-11-15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meta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dMT和BT在90天功能结局或死亡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dMT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较低。这些结果支持使用dMT而不进行静脉溶栓搭桥治疗。

机械取栓前静脉溶栓是否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功能预后有额外的好处尚未明确。

近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杜厚伟等研究小组在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meta分析,比较直接机械取栓(dMT)与机械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桥接(桥接疗法[B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疗效。

研究人员检索了PubMed、Excerpta Medica数据库和随机对照试验Cochrane Central登记处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2003年1月1日至2021年4月26日。研究人员纳入了随机临床试验和观察性研究,这些研究报告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dMT治疗与BT治疗相比90天内的功能结局。

该分析共有12项纳入的研究(3项随机对照试验和9项观察性研究),共包含3924名受试者(平均年龄为68.0岁[SD为13.1岁];女性占44.2%;1887名参与者接受dMT,2037名参与者接受BT)。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和观察数据的meta分析显示,接受dMT和BT的受试者90天功能独立(比值比[OR]为1.04;95%CI为0.90-1.19),死亡率(OR为1.03;95%CI为0.78-1.36),再通成功(OR为0.93;95%CI为0.76-1.14)类似,相比于BT组,dMT组患者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OR为0.68;95%CI为0.51-0.91;P=0.008)或任何颅内出血(OR为0.71;95%CI为0.61-0.84;P<0.001)的可能性更低。

由此可见,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meta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有条件直接取栓的医院,dMT和BT在90天功能结局或死亡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dMT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较低。这些结果支持使用dMT而不进行静脉溶栓搭桥治疗。

原始出处:

Houwei Du,et al.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Before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A Meta‐Analysis.JAHA.2021.https://doi.org/10.1161/JAHA.121.02230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Neurology: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

中度至重度CKD与IVT治疗的AIS者的ICH风险增加和较差的功能预后有关。

JAMA Neurol:院内中风患者血管内再灌注治疗率及功能预后研究

住院脑卒中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与院外脑卒中发作相比,院内发病患者的再灌注延迟时间较长,功能预后较差

Stroke: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大血管闭塞患者的疗效分析

与接受静脉阿替普酶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LVO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再通和临床效果显著提高。

NEJM:血管内治疗对基底动脉闭塞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对于基底动脉闭塞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与标准卒中治疗手段相比,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无显著优势,但本试验不排除血管内治疗的实质益处,需要更大规模的试验来确定血管内治疗对基底动脉阻塞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0大静脉溶栓禁忌症,一张图片轻松记!

溶栓酶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纤溶系统各环节。纤溶系统由纤溶酶原、纤溶酶、激活酶原和抑制物组成。

60多张PPT搞定静脉溶栓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办法,但静脉溶栓带来的并发症不容忽视,其中脑出血转化、血管再闭塞、溶栓后脑水肿等是静脉溶栓后常见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