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 Biol :高温导致男性不育的原因终于弄清楚了,短暂受热就会诱发精子大量DNA损伤

2020-10-29 Bio生物世界 Bio生物世界

众所周知,人类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而产生精子的最佳温度则低于人体正常体温,在32℃-35℃之间,研究表明,暴露在这一温度范围以上仅仅1℃,就会对男性的生育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众所周知,人类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而产生精子的最佳温度则低于人体正常体温,在32℃-35℃之间,研究表明,暴露在这一温度范围以上仅仅1℃,就会对男性的生育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热激诱导男性不育的现象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和认可,例如,热水泡浴、穿着过于紧身的裤子,以及长时间驾驶,都会导致局部过热,从而影响男性生育功能。然而,其背后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美国俄勒冈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Cell 子刊 Current Biology 杂志发表了题为:Elevated Temperatures Cause Transposon-Associated DNA Damage in C. elegans Spermatocytes 的研究论文。

这项研究表明,精子对高温的耐受性较差,短时间的热激处理,就会导致原本被抑制的转座子重新活跃,从而导致过度的DNA损伤和基因组改变,最终损害生育能力。

精子发育过程中对温度升高非常敏感,而卵子的发育则不受影响,精子是人体内最小的细胞,产生精子的睾丸位于人体外部,在低于人体体温下产生,并贯穿整个成年人的寿命。而卵子则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是在人体内部形成,因此能维持恒定温度,并且仅在有限的时间内产生。

转座子(Transposons),也叫跳跃基因,它们是一段可以从原位上单独复制或断裂下来,环化后插入另一位点,并对其后的基因起调控作用的DNA序列。

人类染色体上的转座子一般处于沉睡状态,一旦被唤醒,既能够改变遗传物质,也会留下DNA损伤。

这些“转座子”的在发育中的精子和卵子中同样受到抑制,但是,这项研究发现,发育中的精子受到热激,其中的“转座子”则会被“唤醒”,开始活跃起来。

在人类和模式动物秀丽隐杆线虫中,小幅的温度升高足以降低雄性的生育能力。因此,研究团队使用了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模式动物进行研究。

研究团队将线虫短暂暴露于升高2℃的环境中进行2小时的短暂热激处理,通过显微观察在正常和热激条件下发育的精子和卵子。

结果表明,仅仅短时间增加了2℃,秀丽隐杆线虫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前期和I期中的双链DNA断裂(DSB)最多增加了25倍,而且,这些精子的受精卵未能产生后代。

研究团队还发现,这些双链DNA断裂(DSB)与细胞内的核酸内切酶无关。

进一步地,研究团队使用高通量基因组测序,确定了在正常条件下和热激条件下,“跳跃基因”在整个基因组中所处的位置。结果发现,在热激处理后,精子中一些新的位置出现了“跳跃基因”。在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热激诱导的双链DNA断裂(DSB)的产生与 Tc1 转座子有关。

研究还发现,卵子形成过程中,热激处理不会导致双链DNA断裂(DSB)或Tc1转座子的跳跃增加。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表明,精子对高温的耐受性较差,短时间的热激处理,就会导致原本被抑制的转座子重新活跃,从而导致过度的DNA损伤和基因组改变,最终损害生育能力。

在大多数生物中,雄性在一生中都能产生大量的精子,而雌性产生卵子的时间和数量则很有限。这种差异可能使得精子在较高的错误发生率时仍保持足够的精子数量以满足生育。

目前,全球变暖情况加剧,世界各地屡屡出现破纪录的高温天气,这将导致许多动物面临不育甚至物种灭绝的风险,也将最终影响人类。了解温度对精子产生的影响及其背后的机制,有助于了解生物体的繁殖能力和种群变化,以及它们为何随气候变化而变化。

这是一篇标志性的论文,该研究显示出环境效应可以改变特定DNA序列以及可能控制其活性的蛋白质,这项工作清楚地说明在分子水平上说明了在生成精子过程中受热到底会发生哪些改变。

更重要的是,这项研究为科学家在哺乳动物和人类中研究是否相同的机制导致了热激诱导男性不育指明了方向。

最后,如果你在担心热水泡浴,或者纠结穿三角裤还是四角裤,这项研究或许能为你提供答案。

原始出处:

Nicole A Kurhanewicz, Devin Dinwiddie, Zachary D Bush, et al.Elevated Temperatures Cause Transposon-Associated DNA Damage in C. elegans Spermatocytes.Curr Biol. 2020 Oct 10;S0960-9822(20)31420-2. doi: 10.1016/j.cub.2020.09.050.

作者: Bio生物世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ell Death Dis:USP49通过与p53形成正反馈回路参与DNA损伤反应

p53肿瘤抑制因子是DNA损伤应答(DDR)的关键因素,调节p53的稳定性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中,我们鉴定USP49为来自80个DUB组成的文库的p53的新型去泛素化酶(DUB),并发现USP49对p53转录活性和蛋白质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该机制的探究揭示USP49与p53的N末端相互作用并抑制几种类型的p53泛素化。此外,USP49使HCT116细胞对依托泊苷(Eto)诱导的DNA损

发现修复潜在癌性DNA损伤的细胞机制

该研究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该机制可以保护我们免受自然DNA错误的影响,这些错误可能会永久性地破坏我们的遗传密码并导致癌症等疾病。

Nat Cell Biol:心脏DNA损伤和心力衰竭的新机制 ​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全世界平均每10秒钟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一个日益增长的公共健康问题。成年哺乳动物心肌细胞是终末分化的细胞,增殖能力非常有限,因此维持心肌细胞的DNA的完整性和基因组的稳定性对行使正常功能非常重要。电离辐射、细胞代谢产物等很多刺激都会引起心肌细胞DNA损伤,如果损伤的DNA不能得到有效修复,会引起DNA损伤的积累和基因组稳定性下降,进而造成心肌细胞死亡和多

PNAS:预防灾难性癌症的秘密武器

La Jolla免疫学研究所(LJI)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最新研究中揭示了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之间微调平衡如何预防基因组不稳定性和癌症。

Nature:重磅!饮酒引起的DNA损伤竟可以修复?新方法安全又高效!

导语:2018年,《Nature》曾发文指出,酒精(乙醇)代谢产物—乙醛会导致DNA双链断裂,导致染色体重排,并永久地改变DNA序列,从而提高罹患癌症的风险。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酒精发烧友

Molecular Cell:DNA损伤促进TMPRSS2-ERG癌蛋白降解并抑制前列腺癌进展

前列腺癌(PCa)作为男性中最常被诊断出的癌症,其是西方国家男性的癌症相关死亡中的第二大主因。目前局部PCa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放疗,而雄激素剥夺疗法(ADT)是晚期PCa的主要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