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机制-脑肠轴作用机制受到广泛关注

2018-12-07 MedSci MedSci原创

长期以来,人类及其肠道内的菌群相互依存,有着共同的进化史。巧合的是,人肠道内微生物的重量竟然和大脑的重量不相上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脑肠轴在维持大脑健康和压力反应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肠道菌群已经成为这一轴的主要调节器。因此,利用肠道菌群治疗与压力相关精神障碍(如抑郁症)成为可能。在2018年ECNP大会上,来自爱尔兰科克大学的Cryan JF教授提出了这一观点,其指出:近期

一、肠道微生物对大脑信号传递的影响

长期以来,人类及其肠道内的菌群相互依存,有着共同的进化史。巧合的是,人肠道内微生物的重量竟然和大脑的重量不相上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脑肠轴在维持大脑健康和压力反应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肠道菌群已经成为这一轴的主要调节器。因此,利用肠道菌群治疗与压力相关精神障碍(如抑郁症)成为可能。在2018年ECNP大会上,来自爱尔兰科克大学的Cryan JF教授提出了这一观点,其指出:近期的饮食变化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肠道菌群,进而影响精神健康。

Smits SA等发表在《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表明:坦桑尼亚人遵循传统的生活方式,食物供应随季节而变化,因此他们体内的微生物要比西方国家更加多样化。这就好像生活就应该多姿多彩一样,多样性似乎总是好的。

二、肠道菌群如何影响心理状态

随着大部分人类从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定居,在这一漫长过程中我们可能失去了一些微生物伙伴。那么这会有什么影响呢?Cryan JF教授指出,确定微生物作用其中一种方法就是观察缺失它时会发生什么。无菌动物实验表明:如果没有肠道菌群,大脑就无法正常发育。此外,基本的神经生成过程,如髓鞘形成、海马神经发生和小胶质细胞成熟等均显示出了对微生物的严重依赖。肠道菌群的改变可影响组成脑肠轴的多条通路。

 

肠道微生物对大脑信号传递的影响

然而肠道微生物和大脑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即我们的心理状态也可能会影响我们的肠道。基于此,一些专家对心理状态如何影响肠道菌群进行了研究。

三、心理状态如何影响肠道菌群

为了评估早期生活压力对脑肠轴的影响,O’Mahony SM对出生后2-12天的雄性大鼠幼崽进行研究发现:早期生活压力导致大脑肠道轴的改变降低了大鼠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并对其行为和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早期生活压力降低了大鼠肠道细菌的多样性


NS组(n=11):与母亲分离的大鼠幼崽  MS组(n=11):未与母亲分离的大鼠幼崽

 

早期应激对疼痛阈值及行为的影响

与NS组相比,MS组的疼痛阈值显著下降(p<0.05),累积疼痛行为显著增加(p<0.05)。图A:疼痛阈值;图B:累积疼痛行为。

 

早期应急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与NS组对比,P<0.05

 

综上所述,对肠道菌群的新认识可能是抗抑郁治疗的关键,并为新的治疗方法引路。

 

1. Dinan TG, Cryan JF. Genome Med 2017;8:36

2. Smits SA et al. Science 2017;357:802-806

3. O’Mahony SM et al. Biol Psychiatry 2009;65:263-267

4. Claesson MJ. Nature 2012;488:2012

5. Yano JM et al. Cell 2015;161:264-276

6. van de Wouw M et al. J Physiol 2018 doi: 10.1113/JP276431.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佛系青年”背后:中国抑郁症患者超过5400万且趋向年轻化

佛系文化的流行也折射出当代年轻人的心理状况。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中国有超过5400万人患有抑郁症,占总人口的4.2%,而全人群患病率约为4.4%。目前,抑郁症正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在国内的抑郁症患者中,大学生所占比例正在逐年增加。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其中一半以上的人患有抑郁症。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1/4的中国大学生承认有过抑郁症状,而学业、人际、恋爱、家庭以及就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研究新进展

目前抑郁症多采用西药治疗,但常规西药治疗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在64%、30%左右,特别是难治性抑郁症,由于治疗效果差且患者恢复社会功能不良,而成为临床上的一大难题。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将中西医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抑郁,用药治疗越早,临床效果越好,不良反应少,现将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J Aller Cl Imm-Pract:哮喘与抑郁症的关系

由此可见,该研究中观察到哮喘与抑郁症之间存在的双向关联。

Mol Psychiatry:抑郁症临床诊断或有生物标记物

东南大学医学院姚红红教授课题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张志珺教授和谢春明研究员课题组以“CircDYM ameliorates depressive-like behavior by targeting miR-9 to regulate microglial activation via HSP90 ubiquitination”为题在Nature出版集团旗下的精神病学杂志《Molecular P

PLOS ONE:免疫相关抑郁症中的抑郁症生物标志物

最近,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探究,目的是确定以前未被认识的生物途径和生物标志物,可能会扩大抑郁症的炎症假说。

Nature:抑郁症的大脑发生机制

在一项新的临床前研究中,由生理学教授Scott Thompson博士领导的马里兰大学医学院(UMSOM)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与“快乐和奖励”相关的大脑活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