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Research:携带siRNA纳米颗粒抑制三阴性乳腺癌转移

2015-05-15 佚名 生物谷

来自美国的华人科学家Zheng-Rong Lu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research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针对β3整合素设计了siRNA并通过纳米颗粒进行体内转运能够显著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的生长,转移和复发,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转移性乳腺癌是癌症导致女性死亡的第二大杀手,而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具有高度侵袭性的一个亚型,到目前为止,仍缺少了解比较清楚的分子靶向目标以制定有效

来自美国的华人科学家Zheng-Rong Lu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research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针对β3整合素设计了siRNA并通过纳米颗粒进行体内转运能够显著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的生长,转移和复发,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转移性乳腺癌是癌症导致女性死亡的第二大杀手,而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具有高度侵袭性的一个亚型,到目前为止,仍缺少了解比较清楚的分子靶向目标以制定有效的靶向治疗策略。疾病复发,转移以及对药物的抵抗导致正常的化疗手段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之前有研究表明β3整合素与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和癌症转移具有紧密联系,因此研究人员提出利用纳米颗粒携带针对β3整合素设计的siRNA,以β3整合素为靶向目标进行三阴性乳腺癌治疗。
 
研究人员利用携带siRNA的纳米颗粒处理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能够有效抑制β3整合素的表达,减弱TGFb介导的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和侵袭,重建TGFb介导的对癌细胞生长的抑制,并抑制3D类器官生长。研究人员又对该纳米颗粒进行了改造,增强了已发生EMT过程的细胞对siRNA的摄取能力。随后,研究人员利用静脉注射的方法将改造后携带siRNA的纳米颗粒注入小鼠静脉,结果发现小鼠原位肿瘤负荷减小,并且显著抑制了癌细胞的转移。除此之外,他们还对携带TGFb预处理的MDA-MB-231肿瘤的小鼠进行了该药物处理,肿瘤的转移,原位肿瘤切除后的癌症复发都受到显著抑制。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利用纳米颗粒携带靶向β3整合素的siRNA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原始出处:

Jenny G Parvani1, Maneesh D. Gujrati1, Margaret A. Mack1, William P. Schiemann2, and Zheng-Rong Lu1.Silencing β3 Integrin by Targeted ECO/siRNA Nanoparticles Inhibits EMT and Metastasis of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Cancer Research, April 9, 2015.doi: 10.1158/0008-5472.CAN-14-3485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 Med: CKIP-1基因小核酸干扰治疗能逆转骨质疏松

最近,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一项动物实验证实,一种能够特异性携带任何具有成骨潜能的小核酸到达骨形成部位的靶向递送系统,能够高效而安全地促进携带的成骨小核酸逆转骨质疏松,为骨质疏松治疗的应用基础研究与核酸药物研发提供了坚实基础。   1月30日,最新出版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香港中文大学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张戈教授团队、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令强研究员团队、中国

JCI:siRNA筛选发现促乳腺癌转移关键因子

近日,著名国际期刊JCI在线发表了荷兰莱顿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利用小干扰RNA对H1299细胞内与细胞迁移有关的基因进行了筛选,发现了一些与肿瘤细胞迁移速度和持续性有关的基因,并发现了与乳腺癌病人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的SRPK1基因或可成为乳腺癌药物治疗的潜在靶点,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细胞迁移是癌细胞扩散的一个重要过程,而这一过程主要通过信号介导的细胞骨架和细

Nature:siRNA干预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新进展

埃博拉病毒在西非地区的流行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其造成的病例和死亡比之前的病毒爆发流行都要严重,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灾难。近日,著名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美国科学家关于埃博拉病毒治疗进展的相关研究。   在此研究之前,科学家们已经研发出一些病毒接触后干预手段,对返回欧洲和美国的病人进行治疗。但这些治疗手段对于治疗埃博拉病毒新暴发亚型的体内疗效仍未可知。   在该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