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PCI术后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

2019-04-18 xing.T 网络

由此可见,在近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PCI并服用P2Y12抑制剂治疗的房颤患者中,包含阿哌沙班(不含阿司匹林)的抗血栓治疗方案使患者出血少,住院次数少,缺血事件发生率与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阿司匹林或两者同时服用的个体没有明显差异。

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经历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心房颤动患者的适当抗血栓治疗方案尚不清楚。

近日,顶级医学期刊NEJM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在这项采用2乘2因子设计的国际试验中,研究人员随机分配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已接受PCI的房颤患者计划服用P2Y12抑制剂同时接受阿哌沙班或维生素K拮抗剂,并接受阿司匹林或匹配安慰剂治疗6个月。该研究的主要结局是严重或临床相关的非大出血。次要结局包括死亡或住院治疗以及缺血事件的综合事件。

该研究的招募人员为来自33个国家的4614名患者。两个随机因素之间在主要或次要结局上没有显著的相互作用。10.5%接受阿哌沙班治疗的患者出现严重或临床相关的非大出血,而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的患者为14.7%(风险比为0.69; 95%置信区间[CI]为0.58~0.81;  对于非劣效性和优越性P<0.001),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占16.1%,安慰剂组为9.0%(风险比为1.89; 95%CI为1.59-2.24; P<0.001)。阿哌沙班组患者死亡或住院治疗的发生率低于维生素K拮抗剂组(23.5% vs. 27.4%;风险比为0.83; 95%CI为0.74-0.93; P=0.002),缺血事件发病率相似。阿司匹林组患者的死亡率或住院率和缺血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似。

由此可见,在近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PCI并服用P2Y12抑制剂治疗的房颤患者中,包含阿哌沙班(不含阿司匹林)的抗血栓治疗方案使患者出血少,住院次数少,缺血事件发生率与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阿司匹林或两者同时服用的个体没有明显差异。 

原始出处:

Renato D. Lopes,et al.Antithrombotic Therapy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or PCI in Atrial Fibrillation.NEJM.2019.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817083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Circulation:高敏肌钙蛋白I与临床风险评分联用诊断疑似ACS

众所周知,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分析有助于识别急诊科心肌梗死风险较低患者。近期,Circulation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探讨临床风险评分与心肌肌钙蛋白联用能否改善早期心肌梗死排除方法的安全性。

NEJM:里程碑——ODYSSEY OUTCOMES 研究全新发布

2018年11月7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公布了18 924例患者参与的ODYSSEY OUTCOMES试验的详细结果:

NEJM: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接受阿利人单抗治疗和心血管结局

由此可见,在曾患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且接受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接受阿利人单抗治疗的患者复发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低于服用安慰剂的患者。

Int J Cardiol:与可卡因摄入相关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病率和结局趋势

由此可见,ACS-ACC年轻患者发生短期和长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较高。在为期15年的研究期间,研究人员发现该疾病越来越普遍。这一趋势及其结局强调了提高认识和改进治疗战略的必要性。

JACC:未确诊患者心肌肌钙蛋白升高不可小觑

心肌肌钙蛋白(cTn)升高是急诊入院患者的常见表现,即使在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情况下也如此。在这些患者中,一部分人未发现cTn升高的病因,而肌钙蛋白血症有时用于描述这种情况。JACC发表的这项研究旨在探讨cTn水平与AC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长期预后的关系,这些患者在未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出院。

Int J Cardiol: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分层中的应用

由此可见,在罪犯斑块中炎症和OCT发现的系统证据的组合确定了非常高风险的ACS。未来的研究有必要证实这些发现并在该患者亚组中测试抗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