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22可能是乙肝感染慢性化的重要机制

2012-01-22 MedSci MedSci原创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是我国危害最大,范围最广的肝病,再加上起极高的传染性,给广大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经约有9300万的乙肝感染人群。专家指出,迄今为止,病毒逃逸宿主防御及乙肝慢性化机制并不清楚。因此,研究病毒与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及病毒持续感染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设计治疗慢性乙肝的新的靶向药物。而近日,专家提出了乙肝感染慢性化的新机制,这将对于乙肝的研究有着积极的作用

 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是我国危害最大,范围最广的肝病,再加上起极高的传染性,给广大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经约有9300万的乙肝感染人群。专家指出,迄今为止,病毒逃逸宿主防御及乙肝慢性化机制并不清楚。因此,研究病毒与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及病毒持续感染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设计治疗慢性乙肝的新的靶向药物。而近日,专家提出了乙肝感染慢性化的新机制,这将对于乙肝的研究有着积极的作用。

  专家提出乙肝感染慢性化的新机制

  microRNA-122 (miR-122)在肝脏中特异性表达,而且是肝细胞中丰度最高的小RNA,在肝脏功能和病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在“973”、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孟颂东研究员课题组新近的研究发现,miR-122作为宿主限制性因子明显抑制病毒复制,而在乙肝慢性感染中由于慢性炎症和病毒感染引起miR-122下调。进一步研究查明,miR-122通过cyclin G1/p53通路对病毒复制起调控作用。

  基于以上研究,课题组提出乙肝感染慢性化的新机制:乙肝慢性感染下调宿主限制性小RNA,通过miR-122-cyclin G1/p53-病毒增强子通路促进病毒的表达与复制。这为进一步了解HBV病毒的持续感染机制和肝癌发生途径提供了新的依据和阐释,同时提出miR-122作为治疗慢性乙肝的潜在新一代药物的可行性。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微生物研究所孟颂东研究员,孟颂东研究员2007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病毒与肿瘤免疫。研究热休克蛋白在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肿瘤免疫中的调控机制,相关治疗性疫苗的研发;非编码RNA对乙肝病毒复制作用,对T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除此之外,孟颂东研究组去年还获得了热休克蛋白gp96抗乙肝病毒方面的系列进展。他们在前期研究中发现调节性T细胞(Treg)对gp96免疫活性起负调控作用,之后进一步查明清除Treg可显著提高gp96的T细胞免疫活性和抗肿瘤活性,为提高gp96疫苗的免疫活性以及目前gp96作为肿瘤自体疫苗在临床中治疗肿瘤提供理论指导;通过乙肝病毒(HBV)转基因鼠模型,发现gp96介导的T细胞免疫应答可有效抑制和清除乙肝病毒,gp96佐剂疫苗能有效激活HBV特异性T细胞,并降低转基因鼠Treg的数量。

原始文献:

Wang S, Qiu L, Yan X, Jin W, Wang Y, Chen L, Wu E, Ye X, Gao GF, Wang F, Chen Y, Duan Z, Meng S.Loss of MiR-122 ex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enhances hepatitis B virus replication through cyclin G1 modulated P53 activity.Hepatology. 2011 Nov 22. doi: 10.1002/hep.24809.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