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天然植物岩蔷薇有望治疗艾滋病毒

2016-02-05 MedSci MedSci原创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药用植物白瑞木(Cistus incanus,也译作灰白岩蔷薇)的提取物阻止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细胞。这种提取物中的抗病毒活性成分抑制HIV病毒蛋白停泊到细胞上。这种提取物中的抗病毒成分也具有抗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的作用。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2月2日在线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Potent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药用植物白瑞木(Cistus incanus,也译作灰白岩蔷薇)的提取物阻止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细胞。这种提取物中的抗病毒活性成分抑制HIV病毒蛋白停泊到细胞上。这种提取物中的抗病毒成分也具有抗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的作用。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2月2日在线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Potent in vitro antiviral activity of Cistus incanus extract against HIV and Filoviruses targets viral envelope proteins”。

病毒感染是全世界人类死亡第十大原因之一,也代表着一个巨大的全球健康挑战。对它们的控制需要持续地开发新的强效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尽管在治疗HIV/AIDS时有众多药物可供选择,但是还需要开发新的药物来阻止耐药性病毒变异体出现。再者,在急性病毒传染病爆发期间,也需要开发新的抗病毒药物来快速治疗由诸如马尔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之类的病毒导致的急性感染。在这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病毒研究所的Ruth Brack-Werner教授、Stephanie Rebensburg博士及其团队证实药用植物白瑞木提取物攻击HIV和埃博拉病毒颗粒,并阻止它们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增殖。

HIV:广谱性,没有耐药性

Brack-Werner团队发现白瑞木提取物能够抵抗各种临床HIV-1和HIV-2分离株,这其中还包括一种几乎对大多数市场上销售的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病毒分离株。Brack-Werner解释道,“白瑞木提取物的抗病毒成分靶向作用于HIV传染性颗粒表面上的病毒膜蛋白,并阻止它们接触宿主细胞。”在长期使用(24周)白瑞木提取物期间,并没有检测到耐药性毒株,这意味着白瑞木提取物在攻击病毒的同时不会产生过耐药性。这项研究表明来自诸如白瑞木之类的植物或诸如狭花天竺葵(Pelargonium sidoides)之类的其他植物的商用草本植物提取物有望被用来开发得到科学验证的抗病毒植物治疗药物。Brack-Werner说,“鉴于白瑞木提取物的抗病毒活性与所有得到临床批准使用的药物存在不同,源自白瑞木的产品可能成为当前也已建立的药物治疗方案的一个重要补充。”

编者注:关于狭花天竺葵提取物阻止HIV病毒感染的报道,可参见MedSci新闻报道:PLoS ONE:天竺葵属老鹳草提取物具有对抗艾滋病HIV-1病毒的作用

白瑞木提取物也靶向攻击病毒颗粒上的埃博拉病毒蛋白和马尔堡病毒蛋白

白瑞木提取物不仅阻断不同的HIV分离株,而且阻断携带马尔堡病毒蛋白和埃博拉病毒膜蛋白的病毒颗粒。对该提取物中的抗病毒成分进行的分析揭示出多种抗病毒组分的存在,其中这些组分可能组合在一起发挥作用。这些结果强有力地表明白瑞木提取物对多种主要的人病毒病原体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包括之前报道的抗流感病毒活性。

白瑞木提取物对全球控制致命病毒感染的潜在应用

进一步开发这些植物提取物可能以多种方式加快对病毒感染的全球治疗和控制。因此,这些植物提取物可能是开发强效的抗病毒感染草药试剂的起始材料。另一项应用可能是将它们开发为阻断诸如HIV之类的病毒传播的乳油或凝胶(即杀微生物剂)。最后,这些植物提取物含有很多大有希望的天然抗病毒试剂,有望从中发现新的抗病毒分子。

Brack-Werner实验室的未来研究工作将重点研究这些植物来源产品在人体内的抗病毒潜力以及它们的抗病毒活性成分进行的详细分析。


原始出处:

Rebensburg S, Helfer M, Schneider M, Koppensteiner H, Eberle J, Schindler M, Gürtler L, Brack-Werner R.Potent in vitro antiviral activity of Cistus incanus extract against HIV and Filoviruses targets viral envelope proteins. Sci Rep. 2016 Feb 2;6:20394. doi: 10.1038/srep20394.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4)
#插入话题
  1. 2017-09-10 1861ff86b0m

    希望有用.尽快进去临床试验吧.

    0

  2. 2016-12-14 hb2008ye
  3. 2016-03-18 Lisa971

    实践中,发展~

    0

  4. 2016-03-01 忠诚向上

    看看能诺奖?

    0

相关资讯

Ann Intern Med:HIV患者的肿瘤发生情况统计

癌症在HIV患者中发生率越来越高。研究者在1996-2009年间,对北美艾滋患者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调查HIV患者累积癌症发生率。该研究纳入了86 620名HIV患者和196 987名非艾滋成年人。研究者们探究了对象在75岁时不同癌症类型的累积发生率,以及发生率趋势。研究数据显示,对于HIV人群和非HIV人群,其癌症累积发生率如下:kaposi肉瘤 4.4% vs 0.01%、非霍奇金淋巴瘤 4.

新药物或可长期有效抑制艾滋病毒

美国强生公司与其专门从事艾滋病(HIV)药物研发的合作伙伴 ViiV Healthcare在3日发布的研究结果中宣布,通过初步测试,每月注射两个或两个以上长期注射药物,可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报道表示,尽管该项研究有待进一步测试,但目前的研究意味着在治愈艾滋病这个一度几乎是致命疾病方面人类取得一个巨大进步。 据报道,通过测试,此前接受治疗的309例艾滋病患者,在每日服用药片后,其血液中的HIV

Lancet:艾滋病足趾间罕见似化脓性肉芽肿的卡波氏肉瘤——案例报道

30岁男性因“发现右足第二三足趾间包块3月”就诊。起初包块只有小结节大小,考虑感染所致予以抗生素治疗但效果不佳。病程中该包块缓慢增大,伴疼痛和臭味。查体:右足第二脚趾生长出直径约3cm的红色质硬包块,触痛明显,伴少量浆液脓性分泌物渗出。初步考虑为继发性感染导致的化脓性肉芽肿病变。不过问题是,该患者否认医疗史或手术史,脚趾也没有感到刺痛或麻木。影像学提示为软组织包块,未涉及骨。选择了手术切除包块,治

发生HIV职业暴露后,怎么办 ?

HIV职业暴露是HIV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或体液,(阴道分泌物、羊水)及含有HIV的实验室样本,污染了医务人员破损的皮肤、黏膜或被针刺伤或利器割伤。由于艾滋病的无症状感染期很长,HIV感染者从外表无法辨别,却具有传染性;另外,因艾滋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病人常到各科(内科、皮肤科、神经科、口腔科等)就医,就诊时不易及时做出正确诊断,所以,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面对更多的是潜在的传染源。所以非常有必要掌握

BMJ Open:中国浙江男男性行为群体中HIV感染率高达13.8%!

研究者在中国浙江进行了一项横断面研究,探究男男性行为者(MSM)中HIV患病率和危险行为,同时在该人群中抽样,开展未来可行的减少风险的干预措施。该研究共纳入1316名MSMS,以HIV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为主要结局指标;同时收集参与者社会人口学和行为信息,以及梅毒患病率。校正后研究数据显示,该人群HIV和梅毒患病率分别为13.8%和11.4%。多因素分析显示更高的教育程度、HIV支持治疗、梅毒阴性是H

这个年龄段男性性行为健康调查结果令人震惊!

一项对60-84岁的美国男性进行调查的新研究发表在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n's Health上,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越大,性行为越频繁,在商业性服务里体验无保护性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作者Christine Milrod说:“目前普遍认为老年人不会花钱找性服务或者不会有规律的性行为。这种观点可能会给客户和性工作者带来错误的安全感,可能会导致更少的保护措施(与花钱体验性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