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tr Neurosci:哪些食物有利于心理健康?这取决于你的年龄

2017-12-16 佚名 生物探索

我们都知道,肉类、水果、蔬菜能够改善情绪,调节心理健康。但是,哪一类最好呢?最新一项研究揭示:特定食物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年龄。

此前,已有研究表明,饮食与肥胖、肠道菌群,以及多种疾病都有关联。现在,《Nutritional Neuroscience》期刊上发表的这篇研究文章告诉我们,饮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受年龄的影响。

来自于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的科学家们发现,特定食物对于年轻人情绪的影响并不同于中老年人。文章作者、健康研究的助理教授Lina Begdache和团队认为,这一研究成果有助于人们选择更利于精神健康的食物。

饮食影响心理健康

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发现,饮食对于心理健康有着重大影响。例如,2017年年初有研究团队发现,在短短两周内,提高水果和蔬菜的摄取量能够影响人的感受。而其他研究也表明,红肉摄取量与抑郁症风险之间存在关联。

人们相信,这些好处的关键在于特定食物改变大脑的化合物水平,从而影响精神健康。但是,Lina Begdache和团队最新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大脑的结构会随着年龄而改变。具体而言,大脑成熟可能要到30岁时才能完成。因此,饮食因素对于年轻人、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红肉、家禽对年轻人有益

为了验证推测,科学家们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送了一份在线“Food-Mood”调查问卷(FMQ)。参与调查的人分成两组:年轻人(18-29岁)、成年人(30岁以上)。利用FMQ数据,Begdache团队分析了两组人分别在饮食、运动和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

他们发现,摄取更多的家禽肉和红肉,会上调大脑中跟情绪有关的化学物质,包括血清素、多巴胺。这些化合物与年轻人的心理健康有关。

Lina Begdache 表示:“规律的运动有助于这些化合物的形成。换句话说,每周吃肉的次数不超过3次、运动次数不超过3次的年轻人更容易出现不好的感觉。”他认为,这些结果表明,年轻人的大脑可能对有利于积极情绪的大脑化合物更为敏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饮食结构需要调整

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多食用水果、蔬菜则更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这些食物富含抗氧化剂,能够对抗自由基对大脑造成的损伤。此外,戒掉咖啡、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同样有利于改善精神压力。

总体而言,研究团队相信,一个人的年龄会影响饮食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大脑成熟的水平、与年龄相关的变化可能需要饮食来调整,从而积极改善精神健康。”他们如此总结道。

下一步,他们将研究饮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否会因为性别而产生差异,毕竟男女在大脑结构上也存在着不同。

原始出处: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17-12-18 lsndxfj

相关资讯

Diabetes Care:“吃的不对”是我国成为糖尿病大国的首位原因

中国2型糖尿病发病率在过去数十年中呈“爆炸式”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首位的糖尿病大国,每10人就有一人为糖尿病。

BMJ:你必须要知道,一种饮食可以延长你的寿命

肥胖的人谁遵循低脂肪减肥计划可以多加活几年,一个新的医学证据审查表明。

Gastroenterology:饮食成分对肠道菌群、肠通透性以及肠道炎症性疾病的影响

研究发现不同营养物质对肠通透性、肠道微生物密度和肠道炎症的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一结果再次强调了平衡膳食成分对维持肠道稳态的重要性

Sci Rep:有氧训练和饮食干预能够降低NAFLD糖尿病前期患者肝脏脂肪含量

相比单独有氧训练或者饮食干预,有氧训练联合饮食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糖尿病前期患者肝脏脂肪含量。

Seminars in Cancer Biology:饮食重塑肠道微生物功能,降低结肠癌发生风险

饮食在人类健康与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证实饮食对肠道微生物构成和代谢有重大影响,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食物的摄入能减少结直肠癌风险。美国的Seidela教授在Seminars in Cancer Biology杂志上发文,详细介绍了微生物对宿主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影响,饮食中的活性物质如何通过微生物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并提出了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及意义。

Neurology:生活方式及饮食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疾病负担的影响

通过大型横断面调查发现,健康的饮食以及生活方式可降低多发性硬化患者残疾和疾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