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检查室装了摄像头,患者隐私怎么办?

2019-02-21 白瑜 新华网

深圳居民近日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掀开衣服做心电图检查时发现,竟有一个亮灯的监控探头正对病床,此事引发网民对就医隐私保护的担忧。医院检查区安装监控摄像头是否合理必要?摄像头操控APP为什么安装在医务人员个人手机上?如何保护好患者隐私避免摄像头无序、过度使用?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对此展开调查。深圳一医院检查区装摄像头引患者质疑由于发烧、感到心悸,赫女士于春节后到位于深圳福田区的公立三甲医院香

深圳居民近日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掀开衣服做心电图检查时发现,竟有一个亮灯的监控探头正对病床,此事引发网民对就医隐私保护的担忧。医院检查区安装监控摄像头是否合理必要?摄像头操控APP为什么安装在医务人员个人手机上?如何保护好患者隐私避免摄像头无序、过度使用?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深圳一医院检查区装摄像头引患者质疑

由于发烧、感到心悸,赫女士于春节后到位于深圳福田区的公立三甲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就诊,在急诊科2号分流站做心电图检查。在掀起上衣检查过程中,赫女士突然发现墙面上有蓝点闪亮,仔细一看,是空调附近的监控摄像头正在工作。赫女士说:“一个亮着蓝色灯的摄像头正对着我的床头拍摄,而床帘是敞开的,拉上也没法遮住摄像头。”

在心电图检查结束后,赫女士拍照取证,提出要求查看监控录像并当面删除其录影片段。为避免其他患者影像被第三方看到,急诊科护士予以拒绝。协商未果后赫女士报警,双方约定次日在医院一同查看该监控。然而当赫女士次日来到医院时,却被告知该监控视频已经被删除。“说删除了,是否真的删除了呢?为什么要提前自行删除监控视频?这类摄像头手机联网就可以查看,还有多少患者被拍摄呢?”赫女士表示质疑和担忧。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在接受“中国网事”记者采访时介绍,该院急诊科摄像头自2014年起安装,2018年原有摄像头毁坏后重新购置并改动安装位置,并在科室的一位护士组长及某护士的手机上安装了管理、操控摄像头的APP,从摄像头安装、重购、改动位置到使用个人手机APP管理,急诊科均没有向医院备案。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纪律聆讯委员会18日成立专门调查小组,对涉事科室和员工进行调查,认为某护士改变新装摄像头的安装位置和数量,且并未上报科室主管及医院相关管理部门,病人投诉后未经允许自行删除了所有的监控视频,以上做法均不妥当,医院对该护士给予书面警告处分;急诊科在急诊分流站自行安装的摄像头,没有向医院备案,医院对此也存在失察的责任;对于安防监控、医用视频监控两类监控的使用和管理,医院有严格制度规范,目的在于保护患者隐私,医院将从此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加强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如何保护患者隐私?

深圳市卫生监督局局长蔡本辉表示,在检查区安装监控摄像装置且未告知患者的做法不太合适。目前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公安机关公布调查结果之后,如果存在信息泄露情况,造成患者损害的,卫生监督部门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医院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我国法律有明确条款规定保护公民个人的基本人格权利,包括隐私权等。对于患者在医院就诊中的隐私权这一具体问题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二条、《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二条均有明确规定。《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七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泄露患者个人资料或者隐私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卫生技术人员,责令暂停执业六个月;对负有直接责任的非卫生技术人员处五千元罚款。

广东茂亨律师事务所律师周诚祯认为,侵犯患者隐私属于民事侵权范畴,患者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或者赔礼道歉。医院应该提供摄像头监控信息保管流程和内部条例,以证明对监控信息已进行妥善保管,不会轻易被第三方获得。

中山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研究所教授于海涌认为,摄像头的使用,不能超出合理限度,例如在机场、车站,为了维护公共安全,就是合理的和必要的。但在医院进行身体检查的过程中,如患者的某些隐私部位需要向医生暴露,而医院在患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摄像头秘密提取监控信息,这就超过了合理限度,已经构成侵权。医院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对于摄像头的使用,不能处于无序状态,应该既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也兼顾公民个人隐私权保护。”

如何避免患者隐私权沦为“沉睡的权利”?

虽然已经有上述许多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但在实际医疗活动中,对患者隐私权缺乏足够重视的情况并不少见,侵权程度各有不同。在患者进行妇科检查过程中,无关人员推门而入的情况屡见不鲜。广东清远一名医护人员在某款短视频软件上使用直播功能,发布了不适合对外公开的医疗视频,其中包括直播女病人做B超检查等。

网友表示,在类似事件中,以下常见原因导致维权不易:信息是否泄露,常遭遇取证困难;如何证明侵权行为造成了精神损害,常存在鉴定困难;患者个人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对医院提起民事诉讼,程序复杂等。

专家建议,首先摄像头的使用应该处于合理限度内,对公共场所使用摄像头的合理范围和必要性限度出台具体的法律规定,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拍,建构患者隐私保护安全围栏。

社区医院内科就诊的患者武峰表示,理解医务人员繁重的工作压力,但除了治病救人是医务人员的本职工作之外,对病人的隐私保护也是医务人员的义务。广州居民罗女士认为,许多患者习惯了就诊时有他人在场,这种习惯本身就是意识缺失,全社会应该更加重视个人的隐私权保护。

网友表示,患者隐私权不应该止步于对错之辩,更需要反思社会隐私保护观念,思考如何加强制度落实,切实保障患者权益。

作者:白瑜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大连一挂号员为捡零钱不挂号,医院:涉事挂号员被开除

近日,发生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的一段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一位挂号员不顾外面排队的患者和家属,为了捡掉落的零钱而延误其他患者挂号。有着急挂号的患者家属称,“命都丢了你还在找你丢的东西?”随后,这名挂号员还与排队挂号的患者(家属)发生争执。2月15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回应表示,2月12日晚,医院挂号员赵茜与就诊患者发生纠纷,引发社会关注。对于此事件给广大患者带来的麻烦、伤害和对社

国家卫健委:3800家医院,开始大检查!

医药人注意,卫健委查医院了!

324家医院建罕见病诊疗协作网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建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的通知》。

深圳一医院女患者掀上衣做检查 发现摄像头正对着拍

近日,赫女士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发现,在空调旁竟有一个监控摄像头正正对着病床。这让她担忧检查过程被监控录制为视频并泄露的风险,也质疑该监控存在的合法性。对此,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回应称,出于诊疗需要,急诊科自行安装该监控设备,未向医院备案。目前科室已整改完毕,院方暂未发现视频资源外流情况,并对此事给患者造成的不安深表歉意。病床对面疑有监控探头 患者担心隐私遭到拍摄2月13日下午5点左右,

因为没有注意这一点 医院被判赔偿166万元

案例回放患者张某,在某三甲医院体检时,医生建议进行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注射碘普罗胺(优维显)后,医生为患者进行了CT检查。14时40分,CT检查完毕,患者出现:“不舒服、恶心、心慌”,颈面部及肩部皮肤发红。CT室医生立即给病人吸氧,并通知急诊科医生;14时42分,患者出现抽搐,吐白沫,血压测不到的情况;14时45分,急诊科医生到场,一边处理一边听取CT室人员介绍相关情况;14时50分,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医院需要夯实内功

价值观的趋同、服务体验的认可和参与感的满足,才是医疗健康时代必备的标配,好的医疗服务品质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