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C 2016:钱菊英——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特别提醒:病人选择及规范化操作对于即刻和远期效果的重要性

2016-05-30 MedSci MedSci原创

2016年5月26日~29日,第十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在上海世博园召开,大会云集了中国著名的心脏病学专家。5月27日下午,本届大会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的钱菊英教授就生物可吸收支架的规范化操作步骤进行了演讲,并介绍了患者和病变类型的选择。详细内容如下如下: 一、PCI发展历程 1977年9月15日,德国医生安德烈亚斯·格林特茨格(Andreas Gruentzig

2016年5月26日~29日,第十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在上海世博园召开,大会云集了中国著名的心脏病学专家。5月27日下午,本届大会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的钱菊英教授就生物可吸收支架的规范化操作步骤进行了演讲,并介绍了患者和病变类型的选择。详细内容如下如下: 一、PCI发展历程 1977年9月15日,德国医生安德烈亚斯·格林特茨格(Andreas Gruentzig,下图)用球囊导管为一位男性心绞痛患者成功施行了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开创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新纪元。格林特茨格也被誉为“介入心脏病学之父”。 但是,之后的心内科医生们发现,气囊扩展血管存在许多缺点,1986年,医生们开始研究用冠状动脉支架代替球囊,1987年,第一次将支架放入人体,冠脉介入器械的重大突破。但是,经研究发现,金属支架植入后有较高的极晚期事件发生率(>1年),且支架容易导致再狭窄,因此2000年药物洗脱支架诞生了,但随着时间的持续递增,不良事件的风险依然较高,如支架内血栓会阻碍支架的自然愈合进程,延迟内皮化进度,从而导致完全血栓的形成,支架内血栓可能已发致命风险。 2006年,全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X线下完全可见的新型支架来了!

近日,一款在X线下可见的新型支架首次被置入患者体内,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并且开始临床研究。 这款名为Fantom的支架是一种药物洗脱支架,由一种在X线下完全可见的新材料制成,即Joachim Kohn教授发明的一种基于酪氨酸的高分子聚合物家族。在置入支架时,这样的特点对于介入心脏病学医师非常实用。而且,该聚合物完全生物可吸收,随着时间推移,可以完全降解。这也是它的一大优势,尤其是

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术可能作为分叉病变的治疗策略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调研以生物可吸收支架(BRS)的临时支架(PS) vs双支架(DS)策略用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的临床结果。相关以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治疗分叉病变的临床结果数据较为有限。方法:在2012年到2014年间,对132例生物可吸收支架BRS治疗分叉病变的病历进行了分析。在132例分叉病变中,10例病变没有用交叉支架治疗。99例病变(81%)用临时支架PS治疗策略,23例病变(

TCT2015:高润霖院士报告ABSORB China研究

研究简介 当地时间10月12日上午,在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TCT)年会“最新揭晓临床试验”专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报告了ABSORB China研究的主要结果。这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依维莫司洗脱生物可吸收支架Absorb BVS在主要终点[一年血管造影随访病变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LL)]方面不劣于金属药物洗脱支架Xience CoCr-EES(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