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揭示病毒起源,为药物与疫苗研发提供有力支持!明尼苏达大学李放教授团队揭示新冠病毒结合人体细胞的机制

2020-04-03 佚名 病毒学界

2020年3月30日明尼苏达大学李放教授团队发表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receptor recognition by SARS-CoV-2” 的《Nat

2020年3月30日明尼苏达大学李放教授团队发表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receptor recognition by SARS-CoV-2” 的《Nature》文章揭示新冠病毒结合人体细胞的机制,新成果阐明了新冠病毒如何结合人类受体, 如何从动物起源,以及对抗该病毒的策略。冠状病毒通过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感染人类。该项发现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冠病毒的感染力,而且揭示了新冠病毒的起源,还为药物与疫苗的开发提供了指导。

虽然数项技术近期为新冠病毒和受体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些信息,但是这些技术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李放教授的研究团队率先使用被称为“高分辨率结构生物学金标准”的X光晶体衍射技术,解析了新冠病毒表面刺突蛋白与人类受体蛋白结合的复合物三维结构。该研究表明:

与2002-2003年爆发的非典病毒相比,新冠病毒进化出了与人类受体结合的新方式,导致其具有更高的受体亲和力。

与新冠病毒相关的蝙蝠病毒和穿山甲病毒也可以直接结合人类受体,表明新冠病毒起源于蝙蝠。病毒从蝙蝠传播到人,可能一步到位,也可能通过中间宿主穿山甲。

但是,要有效感染人,蝙蝠和穿山甲携带的冠状病毒还需要经历一系列突变,从而与人类受体更紧密地结合。

此项研究揭示了这些关键突变,正是这些突变使得新冠病毒从动物到人的跨物种传播成为可能。

此外,根据所获得的三维结构,该研究确定了新冠病毒与人体细胞的重要结合位点,为抗体药物的研制与开发提供了蓝图。当抗体药物与病毒在这些位点结合得更紧密时,即可阻断病毒与人类受体的结合,拒病毒于人体细胞之外,从而达到抗病毒感染的疗效。

同时,这些位点的确定对疫苗的开发也很有价值,因为包含这些位点的疫苗能够在人体内诱导产生抵抗病毒并长期存在的抗体,从而达到预防病毒感染的目的。

下一步,李放教授科研团队将在获得的病毒结构的基础上,开发针对新冠病毒与人类受体结合这一关键步骤的特效药物和高效疫苗。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尚剑、师珂、万雨顺、罗楚铭,博士生叶刚、耿启斌,助理研究员Ashley Auerbach,教授Hideki Aihara也为该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该研究获得了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的多项资助。

原始出处:Jian Shang, Gang Ye, Ke Shi, et al. Structural basis of receptor recognition by SARS-CoV-2. Nature. 30 March 2020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20-04-04 lqvr
  2. 2020-04-03 公卫新人

    新冠肺炎,疫情何时才能消失

    0

相关资讯

Nat Commun:“求异存同”是关键!部分肺腺癌的靶向治疗取得突破进展

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而超过三分之一的肺癌可转变为肺腺癌,这种癌症也可引起KRAS基因的突变。KRAS基因被发现是一种癌症驱动基因,但是近几十年来针对这一基因设计的个性化抗癌治疗方法都没有成功。

JACC:罕见基因突变与心源性猝死相关

来自49个基因的罕见突变可以增加导致心源性猝死的4个重要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心肌病、冠心病、遗传性心律失常和主动脉病或主动脉夹层。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心源性猝死病例中罕见致病性变异的患病率,以及这种变异在无症状成人人群中的患病率和临床重要性。本研究纳入分析了600例成年起病的心源性猝死患者和600正常对照,并对其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分析,最终识别出了5178个基因突变,其中14个被认为是致病突变或可能

Nat Genet:化疗引发基因突变?癌症治疗毒副作用关键机制首次揭秘!

导语:一直以来,诸多关于癌症的研究都是围绕基因突变如何导致癌症而展开,却鲜有关于癌症治疗导致基因突变的研究报道,近期,由ICREA研究员、生物医学研究所生物医学基因组学实验室主任、庞培法布拉大学助理教授Núa López-Bigas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描述了用于治疗癌症的6种疗法引起的基因改变(5种基于化学疗法的药物和放疗),该研究结果已同步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发表。

化疗引发基因突变?癌症治疗毒副作用关键机制首次揭秘!

化学疗法的问世曾一度改变了癌症患者的治疗格局,大大降低了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在现今的各类癌症治疗技术中,化疗可以说是所有治疗的基石。化疗属全身性治疗方法,它通过阻止癌细胞生长和分裂来发挥作用,由于癌细胞通常比正常细胞生长和分裂速度更快,因此化疗对癌细胞的影响更大。适用于大部分肿瘤,早期、中期、晚期患者均需要化疗,特别是化疗敏感的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等,能有效延长生存期,甚至能治愈某些癌症。这是它起

病毒、细菌和基因突变,谁是你很大的敌人?

30亿~40亿年前,生命始祖——细胞诞生了。自此,生命向着多样化和复杂化演化。但病毒是个奇葩,它向简单化发展。病毒放弃它不需要的一切,只剩下蛋白质外壳及其里面的核酸。病毒就像海盗,“劫持”细胞,在宿主细胞中生存和繁衍。对生命来说,病毒仿佛一种生存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弱者淘汰,适者生存。为了对抗敌人,生命诞生了防卫系统——免疫系统。在病毒等多种病原体的刺激下,免疫系统不断进化。病毒还是“基因快递员

Preprints:中科院:无证据表明亚洲人新冠病毒细胞通道ACE2受体表达量更高

近日,中科院遗传与发育所的钱文峰团队在证实肿瘤与ACE2受体表达无关后通过包括TCGA(癌症基因组图谱)在内的大量癌症基因组研究数据库中人类不同组织ACE2受体表达水平比对,发现与其余种族相比在亚洲人中ACE2的表达并无显着差异,然而其表达却与年龄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