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Cardiol:冠脉钙化评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CVD风险预测

2017-11-30 佚名 国际循环

一项有关多种族动脉粥样硬化研究(MESA)的最新分析显示,与Framingham评分等传统评分相比,冠状动脉钙化(CAC)评分有助于更好地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CVD)风险,且在糖尿病病程长达十年的患者中仍是如此。

一项有关多种族动脉粥样硬化研究(MESA)的最新分析显示,与Framingham评分等传统评分相比,冠状动脉钙化(CAC)评分有助于更好地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CVD)风险,且在糖尿病病程长达十年的患者中仍是如此。

研究者加州大学的Shaista Malik及其同事对MESA队列中2000年7月~2013年8月的6814例不伴有已知CVD的45~84岁受试者之数据进行了分析,其中白种人、非洲裔美国人、西班牙裔、华裔受试者比例分别为38.5%、27.5%、22%和12%。采用心电门控电子束多排CT评估CAC,并根据CAC评分将受试者分为0分、1~99分、100~399分和≥400分四组。若空腹血糖≥126 mg/dl则视为存在糖尿病,若受试者存在男性腰围≥102 cm或女性腰围≥88 cm、甘油三酯≥150 mg/dl、HDL-C男性<40 mg/dl或女性<50 mg/dl、血压≥130/85 mm Hg或应用降压药物、空腹血糖处于100~126 mg/dl范围内中的至少三项则视为存在代谢综合征

对6751例数据完整患者分析发现,其平均年龄为62岁,男性占47%;基线时,伴有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者比例分别为13.0%和26%,两者均无者比例为61%。随访11年间,881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冠心病(CHD)(心肌梗死、心搏骤停复苏或CHD死亡)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HD及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卒中)者分别为84例和135例;173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发生CHD事件及动脉粥样硬化性CVD事件者分别为115例和175例;4132例无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者发生上述事件者相对较少,仅157例和250例。

进一步分析显示,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及两者均无受试者中基线CAC评分为0者的比例分别为37%、45%和55%,且CAC评分为0与10年CHD事件风险较低具有相关性,基线无CAC证据的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患者10年CHD事件发生率仅为2.3%和3.7%。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情况不受糖尿病病程、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及多种混杂因素的影响。

上述结果提示,对于糖尿病患者行CAC评估,有助于将低危及高危CVD患者区分开来。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利用CAC评分进行筛查,对其进行个体化治疗。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以深入探讨如何基于CAC评分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最佳管理和治疗。

Wake Forest医学院的Donald W Bowden评论认为,在传统评分基础上采用CAC评分进行评估,可使近半数糖尿病患者被重新分类至更高或更低的CVD风险组。因此,CAC成像有助于改善对伴有及不伴有糖尿病者的CVD风险预测及治疗。

原始出处: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1. 2017-12-03 虈亣靌

    学习了谢谢作者分享!

    0

  2. 2017-12-03 大爰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JAMA:青年时血压模式预测中年冠脉钙化

美国在一项对从青年期至中年的跨时25年的血压模式分析中发现,那些在该整个时期中呈现血压升高和增加的人有较大的可能性会患上较为严重程度的冠状动脉钙化(这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检测)。研究论文2月5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根据文章的背景资料:“血压(BP)是心血管疾病(CVD)的一种主要的可改变的风险因子。”目前的风险预测模型只在风险预测的时候才将血压水平纳入考虑,而对风险的预测一般针

ACC2014:多吃蔬果降女性冠脉钙化负担

 CARDIA(年轻人冠状动脉疾病发生风险)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摄入较多蔬菜和水果的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较低。有趣的是,在男性中未发现上述关系,这一发现在先前的试验中曾有报道。该研究于201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ACC2014)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前发布结果。   首席研究员Michael Miedema博士(明尼阿波利斯心脏研究所)说,我们知道生活方式确实是心血管疾

ATVB:甲状腺激素与冠脉钙化具有相关性

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而正常范围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是否也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关性尚未知,美国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健康青中年队列人群中,游离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正常水平低值与亚临床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率较高以及与冠状动脉钙化(CAC)水平较高具有相关性。论文7月24日在线发表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血管生物学》(Atherosclero

Heart:炎症标志物浓度升高与冠脉钙化增加相关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在无症状健康成人中,抗热休克蛋白60(抗-HSP60)和白介素2(IL-2)浓度升高与冠脉钙化(CAC)增加具有相关性。论文1月5日在线发表于《心脏》(Heart)杂志。 此项研究共纳入998例年龄为45~84岁的无症状性成人受试者,并且受试者均无已知冠脉疾病。在基线时测定抗-HSP60,并评估血清抗-HSP60三分位数。对冠脉危险因素和Framingham风险评分进行

JACC:冠脉钙化有助于推荐他汀类治疗分类

冠脉钙化(CAC)的存在与否是否有助于适宜他汀类治疗患者的再分类?美国学者对此问题开展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依据当前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ACC/AHA)指南,在适宜他汀类治疗的个体中存在异质性。CAC的存在将使约50%的不适宜他汀类治疗候选者得以重新分类。相关论文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 此项研究利用了来自于男、女性(年龄45至84岁)纵向研究MESA(动脉粥样硬化多种族

Circulation:运动员终身运动量与冠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 2000 MET-min /周组CAC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病率较高。然而,运动最多组具有更良性的斑块组成,混合斑块较少,更常见仅钙化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