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 Opin Biotechnol:CRISPR“挑战”抗生素!或解决全球耐药问题!

2017-04-21 佚名 转化医学网

近几年来,抗生素滥用导致的全球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寻找新的方法以对付诸如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等致命细菌带来的感染问题。在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可以说是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有害菌自毁CRISPR药丸”。除了精确编辑人类基因以治愈疾病之外,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已经越加广泛被用于其他用途的研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

近几年来,抗生素滥用导致的全球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寻找新的方法以对付诸如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等致命细菌带来的感染问题。在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可以说是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有害菌自毁CRISPR药丸”。

除了精确编辑人类基因以治愈疾病之外,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已经越加广泛被用于其他用途的研究。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食品科学家Jan-Peter Van Pijkeren表示,科学家们希望将CRISPR/Cas9系统转变超为一种精细微生物治疗体系,以精确杀死那些潜在的致命细菌。

虽然不为公众所熟知,但艰难梭菌仍然是全美疾病防控系统所面临的最大威胁。由于细菌耐药性的日益提高,全美2015年共有近50万人感染艰难梭菌,15000人直接或间接死于这类感染。

Van Pijkeren等人希望能够使用噬菌体向艰难梭菌发送一个错误信息,使细菌对自己的DNA进行致死切割。

为了做到这一点,Van Pijkeren实验室正在开发能够携带特定CRISPR信息的噬菌体。为了让病毒进入病人体内,Pijkeren团队计划将其感染至无毒细菌或益生菌混合物中,以药丸或液体的形式为病人所直接摄入。当益生菌通过人体肠道被胃酸分解时,噬菌体就能够爆发并感染任何附近的艰难梭菌,注入特定的CRISPR序列促进艰难梭菌自毁。

在Van Pijkeren的研究之前,使用噬菌体触发CRISPR有效杀死皮肤细菌,帮助打击发展中国家常见的腹泻与感染志贺氏菌疾病已经被学术界所证实。

目前,包括法国Eligo Bioscience和美国Locus Biosciences等公司都开始在商业上推行基于CRISPR/Cas9的抗菌药物。

CRISPR/Cas9抗菌药的吸引力在于这些药物在理论上精确地杀死某一种具体的细菌,保护益生菌不受伤害。相比之下,广谱抗生素则在杀死病原菌的同时大量破坏人类肠道中的益生菌。

德克萨斯大学传染病中心主任Herbert DuPont表示:“只要我们在医院或疗养院内将患者安置在一起,在我们给予抗生素治疗的同时我们就一定会遇到艰难梭菌的问题。”

也许这也正是Van Pijkeren及其同事开发CRISPR抗生素的初衷。然而虽然基因编辑抗生素具有巨大前景,在取代目前的广谱抗生素之前,基因编辑抗生素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与其完全替代传统抗生素,基因编辑抗生素更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传统抗生素的补充,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全球抗生素耐药问题。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一篇文章让他从神坛跌为众矢之的,《CRISPR的英雄们》背后的始末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也完全能理解我们为何把Lander称为神坛上的人物了。那么,Lander到底为何走下了神坛成了众科学家言语攻击的对象呢?难道是因为学术剽窃造假?挪用公款?私生活混乱?

Nat Biotechn:CRISPR筛选发现非编码DNA的调控功能

近期来自杜克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新工具,通过CRISPR-Cas9表观基因组编辑方法提出了一种高通量筛选技术,识别出了人类细胞基因组中的调控元件。大多数DNA并不编码蛋白质,要确定这个基因组“暗物质”在基因调控过程中如何,何时以及何处发挥作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近期来自杜克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新工具,通过CRISPR-Cas9表观基因组编辑方法提出了一种高通量筛选技术,识别出了人

Nature:如果CRISPR的结果与其它结果不一致?

冷泉港实验室的癌症生物学家Jason Sheltzer正在寻找参与肿瘤生长的基因。他和他的同事们计划利用目前流行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来敲除基因,然后看看癌细胞繁殖率的变化。不过他们还需要一种能产生相同效果的控制基因。这似乎是一个完美的实验计划冷泉港实验室的癌症生物学家Jason Sheltzer正在寻找参与肿瘤生长的基因。他和他的同事们计划利用目前流行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

盘点:资本热捧,CRISPR加持,协同致死效应成为抗癌新药研发的一匹黑马

协同致死」领域风云再起,继去年5月初,IDEAYA Biosciences获得5AM、Celgene、诺华和药明康德投资的4600万美元A轮之后。上个月底,在Third Rock Ventures孵化了两年的Tango Therapeutics获得Third Rock Ventures的5500万美元A轮投资,正式宣布成立。

Science:张锋团队今日带来 CRISPR 重磅新应用,核酸检测灵敏度可达单分子

今日,知名华人科学家张锋教授与同事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介绍了一种全新的 CRISPR 应用工具,用以检测核酸。这一工具能快速检测 RNA 或 DNA 分子,灵敏度甚至有望检测出单个核酸。这一重磅研究对于科研与全球公共卫生有着极大的影响。早在 2010 年,科学家们就意识到,CRISPR 平台也许能被用来检测病毒的核酸。但在当时,它的基因编辑潜力过于出众,光芒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他领域应用的可

Science:张锋新成果!“魔剪”CRISPR又出新功能,用于核酸检测

4月13日,Science杂志发表一项题为“Nucleic acid detection with CRISPR-Cas13a/C2c2”的重要研究进展。来自Broad研究所、McGovern研究所等机构的一个科学家小组改造了靶向RNA的CRISPR系统,使其成为了快速、便宜且高度灵敏的诊断工具。这一发现有望为科学研究以及全球公共卫生带来变革性的影响。CRISPR先驱张锋以及Broad研究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