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抗凝治疗可预防Fontan术后血栓和栓塞并发症

2016-09-13 MedSci MedSci原创

目前,房性心律失常成人患者接受Fontan手术后血栓和栓塞并发症(TEC)的风险数据有限。这项研究旨在确定这一人群TEC的风险,以及抗凝治疗在预防TEC中的作用。这是一项回顾性分析,该回顾性分析评估了在1994至2014年期间在梅奥诊所接受Fontan手术的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数据。TEC被分为2组:系统性TEC,定义为心内血栓,缺血性卒中或全身动脉栓塞;和非系统性TEC,定义为Fontan导管/右

目前,房性心律失常成人患者接受Fontan手术后血栓和栓塞并发症(TEC)的风险数据有限。

这项研究旨在确定这一人群TEC的风险,以及抗凝治疗在预防TEC中的作用。

这是一项回顾性分析,该回顾性分析评估了在1994至2014年期间在梅奥诊所接受Fontan手术的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数据。TEC被分为2组:系统性TEC,定义为心内血栓,缺血性卒中或全身动脉栓塞;和非系统性TEC,定义为Fontan导管/右心房血栓或肺栓塞。研究人员将患者分为3组:抗凝组,抗血小板组,无治疗组。

研究人员随访了278例患者,平均年龄31±9岁,共随访了88±14个月(1464例患者-年)。患者组包括抗血小板治疗(n=181),抗凝治疗(n=91),和无治疗(n=6)。共有81例患者(29%)发生97例TEC事件; 32例系统性TEC,事件发生率为每100例患者年2.1例系统性TEC,另有65例非系统性TEC,事件发生率为每100例患者年4.4例非系统性TEC。在5年和10年时,TEC的患病率分别为18%和55%。心外全腔肺连接术是TEC的危险因素(危险比:2.31; 95%置信区间:1.61至4.64),并且TEC增加了死亡和住院的风险(P<0.0001)。抗凝治疗可预防TEC的发生,并使得TEC的风险在每100例患者年中减少了2.5例。抗凝也降低了死亡和住院的风险(P=0.02)。21例(7%)患者发生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在各组中是相似的。

抗凝治疗可降低TEC发生率,并且降低了死亡和住院的风险,没有显著增加出血的风险。抗凝治疗应该是首选的预防策略。

原始出处:

Alexander C. Egbe,Heidi M. Connolly,Christopher J. McLeod,et al.Thrombotic and Embolic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Atrial Arrhythmia After Fontan Operation,JACC,2016.9.13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3)
#插入话题
  1. 2016-10-03 hbwxf
  2. 2016-09-19 lhl629

    很好的内容,谢谢分享。

    0

  3. 2016-09-18 lhl629

    很好的内容,谢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房颤的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最重要,华法林是主力军 房颤中心董建增教授告诉记者,“房颤(心房颤动)可能导致多种不良后果,最严重的是房颤引发的卒中。有效的抗凝治疗是预防和降低房颤相关卒中及其血栓栓塞事件发病率的关键。抗凝治疗让血液不容易凝固,减少心脏里面血栓的形成,也就减少了血栓脱落,从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关于抗凝治疗也有一个误区,即大众普遍认为的阿司匹林可预防卒中。阿司匹林仅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卒中

2015长城会:杨延宗教授: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抗凝治疗的策略与争议

第二十六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 第九届北京五洲国际心血管病会议2015 亚太心脏大会暨国际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会议2015 房颤在人群中的总患病率约0.77%,在高于80岁的人群中患病率高达10%,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严重,房颤的患病人数也日益增长。 近年来,房颤导管消融术的适应证不断扩大。最新发布的美国房颤指南以及2012年更新的欧洲房颤指南均推荐导管射频消融

Stroke:与颅内静脉窦血栓相关的头颈部感染抗凝治疗的临床结局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头颈部局灶感染是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一个原因。对感染所致颅内静脉窦血栓治疗使用肝素存在争议。我们检验是否这种治疗与并发症颅内出血及差的临床结局相关。

Stroke:房颤患者脑出血后90天内恢复华法林治疗,减少住院花费

背景:脑出血(ICH)是房颤患者口服抗凝药最令人担心的不良事件。脑出血后恢复口服抗凝治疗的健康经济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评估房颤患者ICH后前90天仍存在的患者,血栓栓塞和出血的住院费用:(1)患者恢复华法林治疗后90天内出血(2)患者中断治疗。方法:研究者从丹麦国家登记册中获得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识别1997年1月1日和2011年4月1日房颤并且发生脑出血的患者。研究开始从ICH后90天开始

WICCVD 2016:董念国——冠脉外科若干热点问题

2016年6月25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主办的第三届武汉国际心血管病大会在武汉举行。冠心病外科治疗策略、技术、效果,一直是心血管外科关注热点,为此本届大会执行主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在大会做了题为《冠脉外科若干热点问题》的学术报告,以下是详细内容:在介绍热点问题之前,董教授首先介绍了冠心病治疗发展的国内外趋势:国外趋势:以日本为例,

JAMA Surg:抗凝治疗小腿孤立性DVT利弊分析

目的:评估诊断小腿孤立性深静脉血栓(DVT)后,抗凝治疗能否降低近端DVT或肺栓塞(PE)风险。方法:纳入384名小腿孤立性DVT患者,排除标准:抗凝治疗禁忌、180天内前次抗凝治疗、可疑或诊断PE等。以诊断DVT后180天内近端DVT或PE发生率为主要结局指标。结果:384例进行分析的患者中222名男性[57.8%]; 162名女性[42.2%];平均[SD]年龄60 [16]岁。243例(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