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Cell:揭示触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癌产生机制

2016-07-13 佚名 生物谷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先于肝细胞癌(HCC)出现,而且当前是无法医治的。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的研究人员证实一种促炎分子IL-17A是这种疾病产生的一种关键性因子,并且指出阻断IL-17A或利用地高辛(digoxin, 一种抗心律失常试剂)等药物抑制分泌IL-17A的细胞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先于肝细胞癌(HCC)出现,而且当前是无法医治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的研究人员证实一种促炎分子IL-17A是这种疾病产生的一种关键性因子,并且指出阻断IL-17A或利用地高辛(digoxin, 一种抗心律失常试剂)等药物抑制分泌IL-17A的细胞可能能够用于阻止容易患上HCC的病人所患的NASH。

HCC是最为侵袭性的肝脏肿瘤,而且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病因。几种风险因素与这种癌症和它的早期阶段相关联,这种致癌过程背后的分子机制一直是未知的。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以过度的脂质堆积为特征,在肥胖人、病毒感染的病人或糖尿病患者之间广泛流行,而且它是HCC产生的一种重要的风险因素。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肥胖人都发展为最为严重的NAFLD,即NASH,其中NASH具有一种炎性因素。

论文通信作者Nabil Djouder解释道,“脂肪堆积本身并不能够解释NASH的出现。相反,炎症决定着这种疾病的发展和结果,这是因为仅有10%~20%肥胖的脂肪肝病患者将最终患上NASH。”

Djouder和他的同事们观察到当前不能够医治的NASH是几次“打击”的结果,“第一步就是过量的营养物导致促进炎症的DNA损伤”。

通过研究不同的模式小鼠,研究人员证实过量的营养物如何促进肝脏中癌基因URI表达。URI---也在病毒性肝炎中上调表达---导致肝细胞发生DNA损伤,接着这触发一种系统性炎症,以及白色脂肪组织和肝脏之间的交谈,从而最终导致NASH产生。

当DNA损伤在肝细胞中出现时,免疫细胞侵入肝脏中,特别是释放促炎分子IL-17A的Th17细胞。作为一种细胞因子,IL-17A诱导嗜中性粒细胞侵入白色脂肪组织,这会导致胰岛素耐受性产生和脂肪酸释放,从而导致NASH产生。Djouder说,“2型糖尿病似乎先于NASH和HCC出现。”

研究人员也将IL-17A注射进健康小鼠体内,然后观察到NASH首先出现的迹象如何在4周后出现,从而证实它在这种疾病的发展中发挥着一种至关重要的作用。再者,Djouder和他的团队利用多种方法---抗体、地高辛及其其他分子---阻断IL-17A,从而阻止NASH和HCC产生。

此外,URI表达和IL-17A水平与肥胖的、HBV感染和HCV感染的病人容易患上NASH和HCC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这一发现应当为阻止高风险患者(特别是糖尿病或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患上NASH和HCC制定出新的预防策略铺平道路。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治疗HCC是我们社会面临着的一种社会经济挑战,而且利用地高辛阻断IL-17A可能为有较高风险患上NASH和HCC的HBC或HCV感染者提供一种有效的且廉价的预防手段。”

原始出处

Ana L. Gomes5, Ana Teijeiro5, Stefan Burén, Krishna S. Tummala, Mahmut Yilmaz, Ari Waisman, Jean-Philippe Theurillat, Cristian Perna, Nabil Djouder.Metabolic Inflammation-Associated IL-17A Causes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ancer Cell.2016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ell Metab:瘦素可增强对LPS的反应敏感性,加速NASH发病过程

细菌内毒素,如脂多糖(LPS)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的发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近日,日本研究人员发现,瘦素信号途径调节的CD14的上调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的Cell Metabolism杂志上。 高脂喂养的脂肪发生病变的小鼠Kupffer细胞中CD14上调,对低剂量LPS的反应敏感性提高,

AJG:CK18或可成为无创诊断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标志物

研究热点: 1.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检测血清中细胞角蛋白-18(CK18)片段水平作为无创性诊断小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有效标志物的可行性。 2.经肝组织活检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患儿同时抽取血液样本,采用凋亡敏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测定血清中CK18的水平。 3.血清CK18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儿中明显升高,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血清CK18每升高10U/L,则发生非酒精性脂肪

Lancet:奥贝胆酸对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重要作用

胆汁酸衍生物6-乙基鹅脱氧胆酸(奥贝胆酸obeticholic acid)是法尼酯(farnesoid)X核受体的一个强有力的激活剂,可以减少脂肪肝动物模型中的肝脏脂肪积聚和纤维化形成。在这里,我们对奥贝胆酸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成年患者中所起的效用进行了分析。我们在美国医疗中心内选择了非硬化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来进行一项多中心、双盲、设置安慰剂对照、随机平行的临床试验,用以评价口服奥贝胆酸(25m

Lancet: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可放心使用利拉鲁肽

在脂肪肝疾病鼠模型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可降低肝脏脂肪变性,肝酶的浓度和胰岛素抵抗。这些类似物被允许治疗2型糖尿病,但它们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疗效是未知的。研究人员评估了长效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Gastroenterology:Elafibranor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Elafibranor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PPARA)和受体-δ (PPARD)的激动剂。Elafibranor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血糖平衡、脂质代谢,还能减少炎症反应。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国际、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探究Elafibranor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无肝硬化的NASH患者随机分为elafibranor 80mg组(n = 93)、

Ann Intern Med:吡格列酮可安全有效治疗同时伴有脂肪性肝病和糖尿病的患者

近日,发表于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长期使用匹格列酮治疗同时伴有脂肪性肝病和糖尿病前期或2型糖尿病的患者来说是安全有效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是导致发达国家慢性肝病发生的最常见病因。其患病率随着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急剧增加而增加,据估计,超30%的美国成年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部分患者患有单纯性脂肪变性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