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Haemat:Guadecitabine用于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2019-05-04 MedSci MedSci原创

Guadecitabine是二代低甲基化药物,其活性代谢物地西他滨的体内暴露时间较静注地西他滨的长。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需要更有效的低甲基化药物。研究人员开展一2期的随机化、开放性研究,招募年满18岁的各风险层次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要求受试患者既往未采用过低甲基化药物治疗或低甲基化药物治疗后复发/难治性。将患者按1:1随机分至60mg/m2或90mg/m2组,28天一疗程

Guadecitabine是二代低甲基化药物,其活性代谢物地西他滨的体内暴露时间较静注地西他滨的长。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需要更有效的低甲基化药物。

研究人员开展一2期的随机化、开放性研究,招募年满18岁的各风险层次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要求受试患者既往未采用过低甲基化药物治疗或低甲基化药物治疗后复发/难治性。将患者按1:1随机分至60mg/m2或90mg/m2组,28天一疗程,前5天用药。主要评估指标是总体缓解率。

2012年7月9日-2014年4月7日,共招募了105位患者,其中55位(52%)分至60mg/m2(28例为首次治疗和27例为低甲基化药物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疾病),50位(48%)分至90mg/m2(23例和27例)。有3例(3%)未接受研究治疗,被排除。中位随访3.2年(IQR 2.8-3.5)。不同剂量组获得总体缓解的患者比例无显著差异(60 mg/m2组 21/53[40%,95% CI 27-54]; 90mg/m2组 27/49[55%,95% CI 40-69];p = 0.16)。49位首次治疗的患者中有25位(51%,95% CI 36-66)、53位复发或难治性患者中有23位(43%,30-58)患者获得了总体缓解。两组最常见的3级及以上的不良事件有血小板减少症(60mg/m2组 22/53[41%]、90mg/m2组 28/49[57%])、中性粒细胞减少(21[40%]、25[51%])、贫血(25[47%]、24[49%])、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17[32%]、21[43%])和肺炎(13[25%]、15[31%])。7位(7%)患者死于不良事件(60mg/m2组 4例、90mg/m2组 3位;1位为首次治疗、6位为复发性/难治性)。2例死亡被认为与治疗有关(两组各一例)。

Guadecitabine用于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耐受性尚可。对目前的低甲基化药物治疗不敏感的患者或可采用Guadecitabine治疗,60mg/m2,连续用药5天。

原始出处:

Guillermo Garcia-Manero,et al.Guadecitabine (SGI-110) in patients with intermediate or high-risk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phase 2 results from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phase 1/2 trial.The Lancet Haematology. May 03, 2019. https://doi.org/10.1016/S2352-3026(19)30029-8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Blood:HMA治疗失败后,应如何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低甲基化药物(HMA),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标准疗法。约50%的采用标准治疗的患者可获得缓解,虽然缓解持续时间不定,但多较短暂。现可能可通过临床和分子参数来预测对HMA的反应性,但尚无获得批准的替代疗法,如果HMA治疗无效,也无其他标准治疗方式。HMA治疗失败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制定治疗方案应基于对耐药类型的评估: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病程的进展(急性白血病还是高危型M

JCLA:外周血和骨髓的核型及荧光原位杂交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为明确外周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是否可替代骨髓,研究人员应用核型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评价外周血与骨髓的一致性。采用核型和FISH对3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骨髓(BM)和外周血(PB)进行检测。采用标准方案对BM和PB样品开展核型检测,未使用生长因子培养的外周血除外。采用一组MDS相关探针进行FISH检测,检测20q12、20qter、5q31、5q33、5p15和染色体

Blood:如何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其重叠疾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克隆性造血性疾病,临床表型不特异,正确诊断MDS及其重叠疾病对临床很重要,因遗传学和病理生物学差异,其预后、治疗方案以及分子易感性可能完全不同。美国Tanaka教授在《血液学》(Blood)杂志发表综述,讨论了MDS及其重叠疾病的诊断,包括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再生障碍性贫血、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AML)、意义不明克隆性造血和意义不明

Blood:抗CD117抗体可同时清除正常的和异常的造血干细胞!

中心点:抗CD117抗体可抑制并清除正常人HSCs。在MDS异种移植模型中,抗CD117抗体可清除人MDS细胞,促进正常人HSCs的移植。摘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克隆性疾病,可导致无效造血,并与转化成急性白血病的风险增加相关。MDS起源于造血干细胞(HSCs);因此,成功清除MDS HSCs是所有治疗方案的核心部分。但是,目前的治疗措施,包括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抑制(HCT),均不能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特点是髓系细胞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为进一步提高和规范我国MDS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结合近年来MDS领域的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和国内的实际情况,制订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年版)

Blood:重编程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克隆进化阶段

髓样肿瘤,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由造血干/祖细胞(HPCs)克隆获得体细胞突变所引起的一类遗传异质性疾病。前恶性突变的顺序及其对HPC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影响尚不甚明确。Jasper Hsu等人发现MDS患者样本的重编程可从携带部分补充性突变的单个癌前细胞中诱导产生多能干细胞(iPSCs),直接指示单个患者的突变时间顺序。重编程优先捕获突变较少的较少见的早期亚克隆。为评估克隆进化的功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