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多发性骨髓瘤引起假性低血钠?

2018-03-17 梁淑新,蔺美霖 检验视界网

近日一门诊患者,男,49岁。常规生化肝功、肾功、血糖、血脂、电解质检查,结果如下:总蛋白153.9g/L,白蛋白24.5g/L,球蛋白129.4g/L,电解质结果:钾4.4mmol/L、钠128.50mmol/、氯102.8mmol/L、钙2.11mmol/L、磷1.55mmol/L、镁0.71mmol/L,提示高蛋白、低钠血症。贝克曼生化仪上钾、钠、氯的测定采用的是离子选择电极法间接法,这是真的

近日一门诊患者,男,49岁。常规生化肝功、肾功、血糖、血脂、电解质检查,结果如下:总蛋白153.9g/L,白蛋白24.5g/L,球蛋白129.4g/L,电解质结果:钾4.4mmol/L、钠128.50mmol/、氯102.8mmol/L、钙2.11mmol/L、磷1.55mmol/L、镁0.71mmol/L,提示高蛋白、低钠血症。贝克曼生化仪上钾、钠、氯的测定采用的是离子选择电极法间接法,这是真的低血钠吗?其血清蛋白电泳结果如下图、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如下:IgG100.3g/L、IgA0.54g/L、IgM0.21g/L、IgE3.0IU/ml。骨髓象报告: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增生减低;红系增生减低,部分成熟红细胞可见缗钱状排列,全片巨核细胞8个,血小板少见,可见异常浆细胞27.5%;流式细胞:异常细胞群约占有核细胞的31.47%、表达CD138, CD38,CD28, cKappa, CD81, CD20, 弱表达CD45, CD27, 不表达CD119, CD19, cLambda, CD56, CD200, 符合浆细胞肿瘤表型。血清、尿免疫固定电泳提示:IgG k轻链型。临床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



多发性骨髓瘤(MM)是骨髓中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其能产生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引起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和免疫功能异常。除了非分泌型外,MM有几种不同的生物学类型。根据血清和尿液中的单克隆组分的特点分为两类:一类是完整的免疫球蛋白型:IgG、IgA、IgM、IgD、IgE(罕见)、双克隆型,另一类是κ链或λ游离轻链型。IgG型最常见,该型可引起总蛋白异常增高。

钾、钠、氯的测定在临床工作中常见两种方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直接法、离子选择电极法间接法。当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间接法测定钾、钠、氯时,导致出现低钠血症的原因是总蛋白异常增高,是一假性低钠血症。原因在于:离子选择电极只对水相中活化离子产生选择性响应,与标本中脂肪、蛋白质所占体积无关。血浆中固体物质部分(血脂和蛋白质)约占总体血浆的7%,而水相占93%,电解质都存在于水相中,离子选择电极法间接法检测时需要用样本稀释液来稀释样本,由于脂蛋白占有大量体积,从而使结果出现假性降低。离子选择电极法直接法不需要样本稀释,不受高蛋白、高脂样本的影响。

对于该患者我们换用强生950干化学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直接法重测钾、钠、氯,结果如下:4.97mmol/L、138.81mmol/L、107.35mmol/L,血钠在正常范围内。对于该样本电解质结果,以直接法测得结果发出。

离子选择电极法间接法测定结果:



离子选择电极法直接法结果:



该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对全自动生化仪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间接法进行检测钾、钠、氯的,报告审核环节需注意:对于脂血样本(常见于急性胰腺炎患者)高蛋白样本(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及巨球蛋白血症患者),如果能换用离子选择电极法直接法进行检测的,必须重新检测,用直接法结果发出报告。若仅有一种离子选择电极法间接法,须在备注中注明:高脂样本或高蛋白样本使检测结果低于真实值。

作者:梁淑新,蔺美霖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1. 2018-07-25 hmwwww
  2. 2018-03-18 易水河

    学习学习了.非常好.

    0

相关资讯

NEJM:Daratumab、硼替佐米、马法兰和强的松有望成为不可移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研究认为,Daratumumab联合标准治疗方案治疗不可接受干细胞移植的新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效果优于标准治疗方案

Lancet oncol:狄诺塞麦对比唑来膦酸治疗新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骼症状的效果对比

多发性骨髓瘤的特点是产生单克隆的副蛋白和溶骨性病变,常导致骨骼相关的症状(脊髓受压,病理性骨折,或手术或放射治疗影响骨)。狄诺塞麦(denosumab),一种靶向RANKL的单克隆抗体,可减轻晚期实体肿瘤患者骨溶解或骨转移相关的骨症状。本研究旨在评估狄诺塞麦与唑来膦酸相比,用于新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防其骨骼相关症状的效果和安全性。在多个国家的多个中心开展一国际性的双盲双模拟的随机化活性对照的3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很需要知道的N件事!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浆细胞疾病,源自于骨髓中单克隆增生的浆细胞,近些年来其发病率呈逐步递增的趋势,这与人口老龄化及检出率增多密切相关。

NCCN临床实践指南:多发性骨髓瘤(2018.V4)

2018年2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多发性骨髓瘤实践指南2018年第4版,指南主要内容涉及: 指南更新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最初诊断和临床表现 孤立性浆细胞瘤初级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初级治疗和随访/监测 活动性骨髓瘤随访/监测 干细胞移植术后治疗 活动性疾病:复发或进展性疾病的附加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的定义 分期 多发性骨髓瘤的反应标准 骨髓瘤的治疗 辅助治疗

Blood:增强子活化和染色质聚散是原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调控网络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分泌抗体的浆细胞的侵袭性癌症。虽然现对其相关遗传和转录的特性已获得很好的了解,但该疾病相关的异常基因网络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现有研究人员在原发性MM细胞中绘制了调控元件、解旋的染色质和转录因子足迹。与分泌正常抗体的细胞相比,MM细胞表现为增强子活性持续改变,与超级增强子(SE)介导的转录因子(TF)基因异常调节相关。MM细胞还出现广泛的异染色质松散,与调控元件激活和

Brit J Cancer:成年后体重指数、体力活动与多发性骨髓瘤风险!

由此可见,这些发现表明成年早期和成年后较高的BMI是MM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