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T:是什么菌群导致了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变差?

2021-09-11 haibei MedSci原创

研究人员探究了Fn/Fusobacteriales的流行率、CMS/CRIS亚型、细胞类型组成、免疫浸润和宿主背景之间的关系,以完善患者分层,并确定可通过药物治疗的特定脆弱性。

结直肠癌(CRC)是实体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并且,近年来其发病率稳步上升,约占全球新诊断癌症病例的10%。具有类似宏观临床病理特征的CRC患者在分子水平上表现出高度的异质性,这就导致了异质的、往往是次优的治疗反应。因此,目前人们研究的重点是基于宿主的单组学或多组学数据的分子亚型策略,将患者分为不同的亚组,以帮助进行风险分层和疾病管理

亚组策略,如共识分子亚型(CMS)和结直肠癌内在亚型(CRIS),可以根据关键的转录组数据,将患者分为具有更多同质化信号特征的亚组。在CMS分组确定的四个亚型中,CMS4患者具有高基质浸润,同时血管生成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上调,显示出较差的无复发和总生存率。 同样,CRIS-B患者具有间质特征,与CRIS-A和CRIS-C-E分类的患者相比,也显示出较差的结果。

最近的研究发现,微生物组在健康和疾病(包括癌症)中起着关键作用。多个研究小组已经表明,与相匹配的临近粘膜相比,肿瘤组织中的Fusobacteriales菌种(主要来自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含量更高,这表明其在CRC的进展中起着致病作用。

统计数据显示,更晚期的、右侧的、MSI肿瘤通常富含Fn。 值得注意的是,抗菌治疗已被证明可减少小鼠异种移植模型中的肿瘤负担,证实了一些研究中观察到的Fn阳性患者与较差的预后之间的联系。因此,研究人员提出假设,Fn/Fusobacteriales的影响可能因潜在的肿瘤生物学而不同。

为此,研究人员探究了Fn/Fusobacteriales的流行率、CMS/CRIS亚型、细胞类型组成、免疫浸润和宿主背景之间的关系,以完善患者分层,并确定可通过药物治疗的特定脆弱性。

研究人员将细胞培养实验与两个独立的结直肠癌患者队列(Taxonomy队列:n=140;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COAD-READ)队列中的结肠和直肠病例:n=605)的Fn/Fusobacteriales流行率和宿主生物学/微病毒的特征相结合。

在Taxonomy和TCGA-COAD-READ CRC队列的CRC患者中,Fn/Fusobacteriales的丰度与炎症和免疫抑制有关。

结果显示,在体外的HCT116和HT29癌细胞系中,Fn感染通过的NFkB/TNFα诱导炎症。在患者中,在CMS1、微卫星不稳定的肿瘤中发现了高的Fn/Fusobacteriales,其具有M1巨噬细胞的浸润,M2巨噬细胞的减少,白细胞介素(IL)-6/IL-8/IL-1β信号的升高

对Taxonomy队列的分析表明,尽管CMS4/CRIS-B患者的Fn负荷低于CMS1患者,但Fn对CMS4/CRIS-B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影响。在TCGA-COAD-READ队列中,当将患者分层为间质型(CMS4和/或CRIS-B)与非间质型(既不是CMS4也不是CRIS-B)时,研究人员同样发现Fusobacteriales的相对丰度与结果之间存在不同的关联。间质肿瘤和高Fusobacteriales的患者,其恶化的风险约为2倍。这些关联在非间质性患者中并未被发现

此外,研究人员利用带有交互项的逻辑模型对Fusobacteriales流行率、分子亚型和宿主环境之间的三方关联进行建模,分解了病原体-宿主信号关系,并确定了畸变(包括NOTCH、CSF1-3和IL-6/IL-8)作为候选目标。

因此,该研究将Fn/Fusobacteriales高发的CMS4/CRIS-B患者确定为一个高风险亚群,并发现其可能从针对间质生物学的治疗方法中获益。

 

原始出处:

Manuela Salvucci et al. Patients with mesenchymal tumours and high Fusobacteriales prevalence have worse prognosis in colorectal cancer (CRC). GUT (2021). 

 

作者:haibe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21-09-17 沈敏

    肿瘤组织中的Fusobacteriales菌种(主要来自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含量更高,

    0

  2. 2021-09-12 病毒猎手

    #肿瘤#组织中的Fusobacteriales菌种(主要来自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含量更高,这表明其在CRC的进展中起着致病作用。这是最新的热点,尤其是胃肠道肿瘤,如#结直肠癌##胰腺癌#,都在肿瘤组织中发现了#细菌#的存在(也许以后还能发现更多的微生物),这些细菌与肿瘤之间存在复杂关系

    0

相关资讯

BMC Med:维生素D是怎么做到抗肿瘤的?与转录组变化有关!

较高的血浆25-OHD与直肠粘膜基因表达模式相关,与抗肿瘤作用一致,而且这种有益的特征是由短期维生素D补充剂引起的。

Gastroenterology:大规模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预防结直肠癌,且食物中的效果更好

虽然结直肠癌的总体发病率一直在下降,但年轻人的病例却在增加。预计到2030年,近11%的结肠癌和23%的直肠癌发生在50岁以下的美国成年人中。因为相当大比例的早发结直肠癌患者没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或已知的

Gut:中肿团队发文,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可助力结直肠癌预警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探究,以剖析血清中与肠道微生物相关的代谢物,并研究这些代谢物是否能区分结直肠癌(CRC)或腺瘤患者与正常健康人。

Endoscopy:采用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治疗T1期结直肠癌的临床预后!

eFTR 是T1 期结直肠癌的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PLoS One:新型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绝了!

新型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能够克服异质性特异性障碍,并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推广应用。

拓展阅读

刘嘉:结直肠癌外科治疗科普及早诊分子标志物新动向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本文介绍了结直肠癌的症状、治疗方法,以及转移相关的分子标志物,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庄严:基因突变特征分析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意义

本期「专家组稿」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孔大陆教授担任执行主编,他将与庄严医生在第三期内容中分享《基因突变特征分析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意义》,为医者和患者提供更多参考。

53%肿瘤几乎完全消失!结直肠癌新辅助治疗进展 | ASCO 2024速递

2024年ASCO公布了NEOPRISM-CRC试验结果,表明帕博利珠单抗新辅助治疗早期MSI-H或dMMR结直肠癌有效性和安全性均很高。

孔大陆教授组稿|王捷夫:5-FU通过细胞核内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PHGDH)调控肿瘤细胞干性影响结直肠癌化疗耐药的机制研究

强调代谢酶的非酶学功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为5-FU临床联合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临床指导意义!

大咖谈 | 2024 ASCO GI-mCRC治疗进展

该研究评估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对比化疗用于MSI-H/dMMR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阿司匹林再添新用!JAMA最新:仅低剂量服用,能使肝脏脂肪减少10.2%、糖尿病风险降15%!

JAMA: “百年神药”阿斯匹林或能在治疗脂肪肝的领域内发光发热。具体来说,与安慰剂相比,每天服用一次阿司匹林,每次81mg,只要坚持6个月的时间,就能显著降低肝脏中的脂肪含量,约减少了10.2%。

2019 ESCEO专家共识:肠道菌群和骨关节炎管理

欧洲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临床经济学会(ESCEO,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and Economic Aspects of Osteoporosis and Osteoarthritis) · 2019-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