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发作后早期开始直接口服抗凝药对短期和长期结局的影响

2020-01-24 xing.T MedSci原创

由此可见,无论在非瓣膜性房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作后3天内或4天或更短时间内开始DOAC治疗,发生卒中或全身性栓塞、大出血和死亡的风险均相当。

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Strok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比较卒中发作后早期与晚期开始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

这项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研究共收集了119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数据,这些患者在急性住院期间开始DOAC治疗,并根据发病后开始DOAC治疗时机的中位数将其分为两组。结局包括卒中或全身性栓塞、大出血、3个月以及2岁时死亡。

在发病后的4天(四分位间距为2-7天)内,有499位患者在急性住院期间开始了DOAC治疗。因此,将223例患者(中位年龄为74 [四分位数范围,68-81]岁; 78名女性)分配到早期治疗组(≤3天),将276例患者(中位年龄为75 [四分位数的范围,69-82]岁;101名女性)分配到晚期治疗组(≥4天)。早期治疗组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基线得分较低,梗塞程度较晚期治疗组小。总体而言,DOAC治疗2年的持续率为85.2%,其中不包括因死亡或失访的患者。多变量Cox共享脆弱模型显示,2年时两组卒中或全身性栓塞的风险相当(风险比为0.86 [95%CI为0.47–1.57])、大出血(风险比为1.39 [95%CI为0.42-4.60] ])和死亡(风险比为0.61 [95%CI为0.28–1.33])。两组之间的3个月结局风险也没有显著差异。

由此可见,无论在非瓣膜性房颤相关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作后3天内或4天或更短时间内开始DOAC治疗,发生卒中或全身性栓塞、大出血和死亡的风险均相当。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Circulation:非瓣膜性房颤患者:NOAC与VKA谁是阿司匹林的更佳拍档?

2018年3月,发表在《Circulation》的一项由德国和荷兰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考察了与维生素K拮抗剂(VKA)相比,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阿司匹林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JAHA: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口服抗凝剂类型与痴呆风险的关系

由此可见,服用直接OAC的AF患者痴呆发生率低于华法林服用者。对于与痴呆发生率相关的任何特定直接OAC,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益处。

Circulation: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围手术期抗凝:DOACs vs华法林

作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的抗凝选择,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胜过华法林。在择期手术的围手术期,DOAC的结局还未很好阐明,仍然是医生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2018年10月,发表在《Circulation》的一项III期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调查了,DOACs vs华法林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的围手术期结局。

Clin Pharmacol Ther:达比加群vs利伐沙班治疗非瓣膜性房颤 标准或降低剂量影响几何?

标准剂量(SD)或剂量降低(RD)的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治疗非瓣膜性房颤(NVAF)已经与华法林进行过比较,但达比加群与利伐沙班两者之间并没有进行过比较。2018年11月,发表在《Clin Pharmacol Ther》的一项研究调查了,标准剂量或剂量降低的达比加群vs利伐沙班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19 ESO指南: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和其他血栓栓塞事件二级预防抗栓治疗

2019年4月,欧洲卒中组织(ESO)发布了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和其他血栓栓塞事件二级预防抗栓治疗指南,文章主要建议内容涉及药物治疗时间和桥接治疗,左心房封堵术,既往脑出血患者重新开始治疗,特定患者的药物治疗等。

Chest: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四种口服抗凝血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

由此可见,在NVAF亚洲人最大的实践研究中,四个DOAC与华法林相比,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较低。即使在高风险亚组中也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