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非瓣膜性房颤患者:NOAC与VKA谁是阿司匹林的更佳拍档?

2018-04-04 王淳 环球医学编译

2018年3月,发表在《Circulation》的一项由德国和荷兰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考察了与维生素K拮抗剂(VKA)相比,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阿司匹林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18年3月,发表在《Circulation》的一项由德国和荷兰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考察了与维生素K拮抗剂(VKA)相比,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阿司匹林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背景:由于NOAC比VKA具有一些获益,因此当前指南推荐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NOAC作为首选治疗。但当NOAC与阿司匹林联用时,这些获益是否仍然存在未知。为了评估NOAC vs VKA在房颤联合阿司匹林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人员对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一项系统评价和基于研究的Meta分析。

方法:对Medline、Embase、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登记进行系统的电子文献检索,检索研究的入组标准为,≥18岁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配到VKA或NOAC,在研究的任何时间接受阿司匹林治疗,以报道全因卒中或全身性栓塞、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大出血、颅内出血作为结局。每个结局的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CI)从个体研究中提取,并使用随机效应Meta分析汇总。

结果:该基于研究的Meta分析限制于阿司匹林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亚组(21722例,来自于4项比较VKA和NOAC的随机对照试验(71681例))。在纳入了主要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的Meta分析中,NOAC更有效(卒中或全身性栓塞结局:HR,0.78;95% CI,0.67~0.91;血管死亡:0.85;0.76~0.93),在大出血(0.83;0.69~1.01)上与VKA同样安全。NOAC在颅内出血的减少上更安全(0.38;0.26~0.56)。

结论:这项基于研究的Meta分析表明,与VKA相比,NOAC+阿司匹林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更安全、更有效。

原始出处:

作者:王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JAMA: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静脉血栓,长期or短期疗效

临床问题 :长期(超过3个月)和短期维生素k拮抗剂疗法是否在反复性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出血和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的死亡率的发生率上有所不同? 关键 :长效的VKAs疗法可降低反复性VTE的风险而增加主要出血的风险,相比下,短效VKAs疗法可以降低病人的症状性 VTE风险,但是两者在死亡率方面没有差别。 急性VTE的病人的VKAs最佳使用时间目前还不清楚。VKAs使用时间的决定必须平

Thromb Haemost:上消化道出血后重新VKA抗凝的更佳给药时机

具有口服抗凝持续指征的患者中,上消化道(GI)出血后重新维生素K拮抗剂(VKAs)的最佳给药时机还不确定。2017年2月,发表在《Thromb Haemost》的一项风险模型分析调查了上消化道出血后重新VKA的最佳给药时机。请看本期多学科讨论组临床药师各抒己见为您梳理本文看点——研究人员从3家医院中回顾性纳入了VKA相关上GI出血的连续病例。研究人员收集了出血位置、重新开始VKA的时间、GI出血复

Int J Clin Pract:肾功能是否影响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控制?

2017年,发表在《Int J Clin Pract》的一项由西班牙和英国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考察了肾功能对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的非瓣膜性房颤(AF)患者抗凝控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