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血栓性微血管病变是BCR-ABL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帕纳替尼引发心血管毒性的原因之一

2019-02-07 MedSci MedSci原创

中心点:帕纳替尼疗法可导致VWF介导的血小板黏附至微血管内皮细胞。帕纳替尼依赖性的微血管病变可降低节段性的LV功能异常。摘要: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帕纳替尼可有效治疗耐药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但急性缺血事件发生率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而且,造成这些事件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Yllka Latifi等人推测帕纳替尼可引发一种血管内皮病,涉及内皮相关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过量和继发性血

中心点:

帕纳替尼疗法可导致VWF介导的血小板黏附至微血管内皮细胞。

帕纳替尼依赖性的微血管病变可降低节段性的LV功能异常。

摘要:

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帕纳替尼可有效治疗耐药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但急性缺血事件发生率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而且,造成这些事件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

Yllka Latifi等人推测帕纳替尼可引发一种血管内皮病,涉及内皮相关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过量和继发性血小板粘连。

对以西方饮食喂养的野生型小鼠和ApoE-/-小鼠进行针对VWF A1结构域和糖蛋白Ibα的胸主动脉增强对比的超声分子成像来量化内皮相关的VWF和血小板黏附。用帕纳替尼或虚假疗法治疗野生型小鼠,连续七天,帕纳替尼治疗的小鼠的内皮相关的VWF和血小板黏附分子成像信号要比虚假疗法治疗的小鼠高5-6倍(p<0.001),而达沙替尼无此疗效。对于ApoE-/-小鼠,帕纳替尼治疗的动脉VWF和血小板信号是虚假治疗的2-4倍(p<0.05),且显著高于被治疗的野生型小鼠(p<0.05)。

N-乙酰半胱氨酸可显著降低帕纳替尼治疗的小鼠的VWF和血小板信号,ADAMTS13可完全消除其信号。帕纳替尼可使33%的野生型小鼠和45%的ApoE-/-小鼠发生节段性左心室壁运动异常,并伴有斑片状的灌注缺陷;但血管造影时冠状动脉均正常。相反,研究人员通过免疫组化和显微观察发现了一种整体的微血管病变。

总而言之,本研究揭示了一种新的TKI帕纳替尼导致的血管毒性形式,包括VWF介导的血小板黏附和继发性微血管病变,导致缺血性室壁运动异常。上述过程可通过已知的能降低VWF多聚体大小的干预措施来减轻。


原始出处:

Yllka Latifi, et al. Thrombotic microangipathy as a cause for cardiovascular toxicity from the BCR-ABL1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ponatinib. Blood 2019 :blood-2018-10-881557; doi: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18-10-881557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EUR J Cancer:需对Osimertinib诱导的QT延长严加防范

越来越多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被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QT延长是几种TKIs(例如Osimertinib,Crizotinib,Ceritinib)的已知但相对罕见的不良事件之一。

辉瑞酪氨酸激酶抑制剂Inlyta治疗早期肾癌的临床三期试验惨遭失败

一项ATLAS临床III期试验评估了Inlyta作为肾切除术后复发性肾细胞癌(RCC)高危患者辅助治疗的潜力。独立的数据监测委员会进行分析后发现,以延长无病生存期(DFS)为终点,与安慰剂组相比,Inlyta治疗组患者并没有明显改善。

2018 法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研究组实践建议: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停药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终极目标是或得深层分子学反应,即无治疗缓解。来自法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研究组的20位专家共同提出了关于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停药建议。 

Blood: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诱导的DNA修复缺陷使FLT3(ITD)阳性的白血病细胞对PARP1抑制剂治疗敏感

中心点:FLT3抑制剂AC220可诱导DNA修复缺陷,使FLT3(ITD)阳性的AML干/祖细胞对PARP1抑制剂敏感。FLT3和PARP1抑制剂联合治疗可消灭FLT3(ITD)阳性的AML细胞,无论是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增殖状态。摘要: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突变,如内部串联重复(ITD),可见于高达23%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提示预后不良。目前FLT3(ITD)阳性的AMLs的治

FDA批准辉瑞EGFR抑制剂达克替尼用于EGFR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

辉瑞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izimpro(达克替尼)已在美国被批准用于治疗EGFR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

2018 中国共识:胃肠道间质瘤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相关副作用(英文版)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改善了胃肠道间质瘤 (GISTs)患者的总体生存,但是药物相关副作用影响力了药物剂量强度以及临床获益。本文由中国医师协会胃肠道间质瘤外科医师分组织相关专家讨论了GISTs的治疗建议,本文主要针对TKI相关副作用的管理提供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