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成功应用CRISPR/Case9进行体内HSPC基因编辑——重新激活成年小鼠红细胞的γ球蛋白表达

2018-05-23 MedSci MedSci原创

中心点:CRISPR/Case9介导破坏β-YAC小鼠的HSCs的BCL11A结合位点,会导致红细胞中的γ球蛋白再激活。本研究是在体内进行HSC基因编辑,不需要进行HSC移植和骨髓清除,可大大简化HSC基因疗法。摘要:涉及β球蛋白基因突变的疾病,主要包括β地中海贫血和镰刀型细胞病,代表了造血干/祖细胞(HSPC)基因疗法的主要靶点。上述基因疗法包括在成人CD34+细胞中用CRISPR/Case9介

中心点:

CRISPR/Case9介导破坏β-YAC小鼠的HSCs的BCL11A结合位点,会导致红细胞中的γ球蛋白再激活。

本研究是在体内进行HSC基因编辑,不需要进行HSC移植和骨髓清除,可大大简化HSC基因疗法。

摘要

涉及β球蛋白基因突变的疾病,主要包括β地中海贫血和镰刀型细胞病,代表了造血干/祖细胞(HSPC)基因疗法的主要靶点。上述基因疗法包括在成人CD34+细胞中用CRISPR/Case9介导基因编辑以重新激活红细胞内的胎儿γ球蛋白表达。

由于CD34+细胞红系分化的模型用于评估γ球蛋白再激活存在一定局限性,Chang Li等人建立人类β球蛋白位点的转基因小鼠(β-YAC)。研究人员利用一种辅助依赖性的靶向人类CD46的病毒载体,表达CRISPR/Case9(HDAd-HBG-CRISPR)来破坏γ球蛋白启动子区的抑制子结合区。研究人员在β-YAC/hCD46转基因小鼠体内转导HSPCs,然后将其移植到放射处理过的受体。

此外,研究人员还应用了一种体内HSPC转导方法,包括动员HSPC和静脉注射HDAd-HBG-CRISPR到β-YAC/hCD46转基因小鼠体内。在两种模型中,研究人员证实有效破坏目标位点可导致在成年小鼠红细胞内,人类β球蛋白表达明显变化γ球蛋白表达,而且该变化在第二次移植HSPCs后仍可维持。

在长时间的随访研究中,研究人员未检测到血液学异常,提示HBG启动子编辑不会负性影响造血功能。本研究是首个成功应用CRISPR/Case9进行体内HSPC基因编辑的研究。

原始出处:

Chang Li,et al. Reactivation of γ-globin in adult β-YAC mice after ex vivo and in vivo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genome editing. Blood  2018  :blood-2018-03-838540;  doi: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18-03-838540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