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 2014:亚洲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抗栓治疗管理模式的长期随访(EPICOR-Asia研究)

2014-08-31 丁香园 丁香园

EPICOR-Asia观察性研究是迄今为止关于抗栓策略和临床(缺血-出血)、经济学、生活质量的最大注册研究,将关注ACS患者的临床真实治疗情况及其预后,评估不同治疗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在风险与获益。研究将入选包括中国、韩国、印度在内的亚太区8个国家219个中心共13000余例ACS患者,其中包括8000名中国患者,评估不同治疗模式在实际临床实践中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也评估了其对于疾病经济负担和对

EPICOR-Asia观察性研究是迄今为止关于抗栓策略和临床(缺血-出血)、经济学、生活质量的最大注册研究,将关注ACS患者的临床真实治疗情况及其预后,评估不同治疗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在风险与获益。研究将入选包括中国、韩国、印度在内的亚太区8个国家219个中心共13000余例ACS患者,其中包括8000名中国患者,评估不同治疗模式在实际临床实践中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也评估了其对于疾病经济负担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EPICOR-Asia及相关的纳入10000例患者的欧洲研究为ACS抗栓治疗提供了一个大规模的数据库,关于临床结果的随访更是长达2年。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能为亚洲及中国提供当前最亟需的数据。

一.ACS死亡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EPICORE-Asia经过长期的数据采集分析发现,目前ACS患者死亡率仍不容乐观。GRACE研究是一项英国和比利时医疗中心前瞻性招募ACS患者并中位随访5年的研究,其数据表明:尽管ACS治疗策略不断规范化,但6个月死亡率仍较高;无论临床表现如何,ACS1年死亡率均较高,约15%,而ACS患者5年累积死亡率高达20%。China Peace研究说明院内STEMI患者死亡率是7%,而EPICOR Asia 表明出院后到1年总的冠脉事件发生率为12.5%,其中死亡率仍然有3.4%,同时血栓性事件发生率为8.4%。

1.jpg
2.jpg
通过设计分析,EPICORE-Asia将影响ACS转归/死亡的不规范管理/危险事件的原因:我国对于ACS的公众教育不足,造成诊断不够及时;患者院前药物使用率较低,院前处理不够完善;并发症未能及时处理;危险因素未充分控制;以及氯吡格雷存在人群的变异性,低反应或抵抗,药物相互作用(PPI)、前体药物起效慢等。

二.替格瑞洛与ACS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纵观全球及中国流行病学数据,ACS死亡率仍不容乐观。

亚洲ACS治疗院前流程还较为落后,病人就医不及时,诊断和药物治疗也不够及时;尽管当前氯吡格雷的使用较为广泛,但ACS患者住院死亡率和长期死亡率仍无显著改善。

3.jpg

多项研究证实,氯吡格雷、普拉格雷尽管降低了心血管事件的复合终点,但遗憾未能进一步降低(心血管)死亡率:

4.jpg

5.jpg

6.jpg
由上图可知,氯吡格雷未能进一步降低(心血管)死亡率,也未能进一步降低PCI患者心血管死亡率,即使氯吡格雷剂量加倍,亦未能降低(心血管)死亡率,亦未 能降低PCI患者(心血管)死亡率。普拉格雷也未能进一步降低(心血管)死亡率。普拉格雷对比氯吡格雷无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率。

ESC指南指出,替格瑞洛是唯一被证实在阿司匹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ACS患者1年心血管死亡率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

根据EuroPCR 2014上报告的丹麦真实世界研究,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显著降低1年心源性死亡率,故替格瑞洛被证实在阿司匹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ACS患者1年心血管死亡率的口服抗血小板的唯一药物。

替格瑞洛独特的作用机制(即抑制腺苷摄取)可能带来了其显著的生存获益:

替格瑞洛双重抑制P2Y12受体和腺苷摄取:一方面通过抑制抑制P2Y12受体,起到了很好的抗血小板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抑制红细胞上ENT-1对腺苷再摄取,加强局部腺苷反应,达到额外的血小板聚集/活化抑制作用,以及血管舒张、心肌保护等作用。同时,腺苷在局部组织浓集可能在部分敏感病人中引起一过性的呼吸困难。      

替格瑞洛的双途径作用机制带来了其潜在的临床获益,替格瑞洛是唯一在阿司匹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ASC患者心血管死亡率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希望通过EPICORE-Asia研究,能深刻地了解ACS患者治疗的现状,从中找到更适合中国ACS患者综合治疗的合理模式,也让更多的ACS患者从中受益。

EPICORE-Asia的简介:

在我国,每年有近百万新增的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于高位,而国内目前对ACS患者的数据多来源于临床研究,对ACS院前管理、诊疗路径、药物使用、长期随访的死亡率等的数据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为了解决历时长、研究数据不够真实等困难,2011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牵头启动了“在亚洲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抗血栓治疗管理模式的长期随访”(EPICORE-Asia)研究。

作者:丁香园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ESC 2014:侧支循环对于因颅内动脉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神经切除术的预后价值

2014年欧洲卒中大会(ESC)上,意大利Tor Vergata大学F. Sallustio等报告了一项研究。已知颅内侧支循环(ICF)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功能预后有关。该研究旨在评估ICF对颅内前循环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价值。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神经血栓切除术(NT)治疗前非造影CT(NCT)、CT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治疗后MRI。根据CTA与DSA结果对ICF

ESC 2014先导:郭艺芳教授最关注的研究

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年会即将于8月30日在巴塞罗那召开。本届会议期间将揭晓多项临床试验,以下6项研究是我最关注的内容。 CvLPRIT研究 对于存在多支冠脉病变的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时是否应该同时处理非罪犯血管一直存在争议。PRAMI研究显示预防性PCI可使患者更多获益,该研究结果发布后引起广泛关注。本届会议将揭晓CvLPRIT 研究结果,进一步探讨急诊PCI时同步

ESC 2014热点:心衰药物治疗进展

“新老药物博弈,结果值得期待” 郭艺芳教授:相对于器械治疗,心力衰竭(心衰)药物治疗发展较慢,一直采用β受体阻滞剂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剂为核心的神经激素抑制疗法。近年来,仅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地位有所提升。本次ESC年会将公布的PARADIGM-HF研究关注复方制剂LCZ696[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联合脑啡肽酶抑制剂],旨在挑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心

ESC 2014:多支冠脉病变,直接PCI能否干预非罪犯血管?

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年会即将于8月30日在巴塞罗那召开。本届年会有何热点内容?为此,中国医学论坛报访谈了多位专家,为您一一呈现精彩内容! 访谈专家         “目前研究尚不能改变实践,期待新证据”​ 郭艺芳教授: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目前多数学者和指南不主张在直接PCI

ESC 2014:CKD透析者替格瑞洛抗血小板优于氯吡格雷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尤其是接受血液透析(HD)治疗的患者往往是对氯吡格雷低反应人群。欧洲心脏病学会2014年会(ESC 2014)报告的一项韩国单中心、前瞻性、随机、交叉设计研究表明,对于维持常规HD的CKD患者,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有更快速和更强的血小板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在剂量维持期也保持稳定,在停药后替格瑞洛的清除速率更快。该研究共纳入17例接受常规HD维持治疗的患者,分别接受替格瑞洛(1

ESC 2014:Darapladib并不能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心血管事件(SOLID-TIMI 52研究)

Darapladib是一种口服的选择性、可逆性磷脂酶A2(Lp-PLA2)抑制剂。在ESC 2014年会上发布的SOLID-TIMI 52研究显示,在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事件住院的患者中,Darapladib未能减少心血管事件。而在今年3月份ACC 2014年会上公布的STABILITY研究显示,Darapladib用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未能达到主要研究终点——复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