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香萍主任:解锁综合管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秘籍”

2024-12-17 全科学苑 全科学苑

本文围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介绍襄阳市中心医院姚香萍教授对 COPD 防治面临挑战的看法,分享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处理急性加重病例的措施以及对医疗机构与社会合作提高患者认识和管理能力的建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这一全球性的健康挑战,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社会经济负担,成为公共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侵蚀着患者的呼吸功能,导致持续的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更在无形中剥夺了他们享受高质量生活的权利。然而,在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模式的持续创新下,我们正逐步揭开COPD的神秘面纱,很荣幸邀请到襄阳市中心医院姚香萍教授和我们共同探索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管理策略。

目前COPD防治工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姚香萍主任:慢阻肺防治面临多重挑战

一是早期诊断不足。尽管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改善疾病预后至关重要,如肺癌早期发现五年生存率显著提高,但慢阻肺因公众认知匮乏,患者早期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时往往忽视就医,导致病情延误。尤其是吸烟人群,常将咳嗽、咳痰视为吸烟正常反应,而活动后气短又被误认为是衰老表现,确诊时肺功能已严重受损,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大打折扣。

此外,基层医疗机构肺功能检查设备不足及专业人员缺乏,加之公众对肺功能检查接受度低,使得疑似患者难以获得及时检查与诊断,进一步加剧了早期诊断的难题。

二是已确诊慢阻肺患者对稳定期规范化治疗的忽视。慢阻肺治疗需长期进行,不仅在急性加重期需治疗,稳定期也需规范化、个体化治疗。然而,部分患者因经济原因或对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的误解,仅在急性加重期就医,病情缓解后便停止用药,忽视稳定期治疗,导致肺功能快速下降,预后恶化。

另一挑战在于,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慢阻肺的临床表现具有多维度特征,表型研究成为指导精准化医疗的关键。虽然靶向生物制剂治疗、气道介入治疗等研究领域取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需不断探索与创新。

对于COPD患者,您在日常工作中如何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姚香萍主任:为慢阻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症状表现、药物与合并症的相互作用、治疗成本、患者的治疗偏好及给药装置使用能力等。

药物治疗:

(1)在选择慢阻肺稳定期基础治疗药物,如吸入剂时,需依据肺功能、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评分及急性加重次数等因素综合判断。

  • 症状轻、急性加重少的患者,可能仅需一种支气管扩张剂;

  • 症状重、急性加重多的患者,则常选用长效双支扩剂,并需结合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肺部感染情况考虑是否加入吸入糖皮质激素。

(2)药物选择还需考虑不良反应及与其他合并症的相互影响,避免使用可能加重患者症状的药物。

(3)根据患者的吸气流速和手口协调性,选择合适的吸入装置,如雾化器、干粉吸入器或粉雾剂。

(4)根据季节流行特点、患者是否吸烟等情况,提供疫苗接种、戒烟指导及合并症筛查与治疗。

非药物治疗:

(1)康复治疗同样重要,需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肺康复计划,包括呼吸训练和运动训练,并评估营养状态,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

(2)对于缺氧严重的患者,还需考虑长期家庭氧疗及无创呼吸机使用。

(3)近年来,靶向生物制剂及经气道介入技术在慢阻肺治疗中取得进展,但价格昂贵、适应范围窄,需根据患者病情、疗效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选择。

(4)根据患者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制定健康处方、戒烟处方及随访计划,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治疗依从性。

慢阻肺治疗是一个长期且需多方面综合管理的过程,涉及肺内外因素、合并症、营养状态及行为因素等,只有实施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您在处理COPD急性加重病例时,有哪些抢救措施和经验可以分享?

姚香萍主任:处理慢阻肺急性加重,首先需明确其鉴别诊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并非慢阻肺特有症状,故患者症状加重时,需判断是否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或合并其他疾病,如肺炎、胸膜疾病、肺栓塞及肺外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一旦确诊为慢阻肺急性加重,应迅速启动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有“三把斧”:短效支扩剂、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

  • 短效支扩剂是治疗的基石,能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 糖皮质激素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治疗中地位重要,能改善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但需小剂量短疗程给药。

  • 抗菌药物则因80%的慢阻肺急性加重由感染诱发,50%为细菌感染,故需根据症状或生物标记物指导选用。

非药物治疗方面,氧疗和呼吸支持至关重要。鼻导管低流量氧疗能确保患者氧供,避免高碳酸血症。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需选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此外,营养支持也不容忽视。

医疗机构和社会应该如何合作,提高患者对COPD的认识和管理能力?

姚香萍主任:近年来,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备受国家关注,一系列支持措施如“323”慢病活动。医疗机构在应对慢阻肺方面,重视以下3方面:

(1)加强患者教育活动。通过定期举办慢阻肺知识讲座,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疾病知识、治疗方法和自我管理技巧,并制作宣传手册,简化内容,涵盖症状识别、药物使用及康复训练等要点。

(2)建立患者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患者进行随访管理,定期提醒复诊,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和治疗依从性,确保患者得到持续、有效的关怀。

(3)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升医护人员对慢阻肺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确保能为患者提供准确、有效的指导。本院建立慢阻肺防治站和慢性咳喘单元,并指导基层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开展慢阻肺管理工作,注重提升他们的肺功能检测能力,包括培训肺功能师、指导如何正确操作和解读肺功能报告等。

在社会层面,建议深化与社区的合作。将慢阻肺筛查与管理纳入社区慢病管理体系,建立预测模型,收集风险因素,做好预防管理。社区医护人员可上门随访,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家庭氧疗。

同时,利用媒体进行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慢阻肺的认知。制作公益广告,揭示吸烟与慢阻肺的关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最后,鼓励患者建立互助组织,促进患者间的经验交流,分享自我管理心得,增强患者信心,如本科室建立的微信群,加强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流。

作者:全科学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GP论著 | 慢阻肺患者睡眠质量差和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有哪些?

调查慢阻肺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情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

JAH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增加后续心血管事件风险

COPD加重与既往是否存在CVD的受试者随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相关。COPD频繁加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仔细监测后续潜在心血管疾病风险。

NEJM: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的早期筛查诊断并干预可改善后续的病情发展

多达70%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哮喘患者未能被诊断,尤其在中低收入国家。这些未被诊断的患者相比同龄健康人群,疾病特异性和整体生活质量更差,医疗资源利用更多,工作效率更低。因此,COPD和哮喘

读书报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气道阻塞黏液栓与死亡率

本研究发现黏液栓在慢阻肺患者中很常见,且慢阻肺患者中大型气道的黏液栓与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增加显著相关,累及的肺段数越多,死亡率越高。

【今日分享】2024 意大利共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三联吸入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和进行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并伴有呼吸困难、咳痰和咳嗽等呼吸道症状。COPD的治疗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合并症和医生对推荐方法的接受程度有限而缺乏标准化。

【今日分享】2025 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COPD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全球创议(GOLD)2025指南正式发布。GOLD报告每年修订一次,已被全球医疗专业人员用作基于当地医疗保健系统实施有效管理计划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