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科学家发现肺癌治疗中发生抵抗性的关键原因!

2017-04-15 sunshine2015 来宝网

在肯塔基大学Markey癌症中心开创实验室的一名研究人员作为合作作者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新研究表明,在某些遗传情况下,一种非小细胞肺癌亚型可以转化为另一种亚型。

在肯塔基大学Markey癌症中心开创实验室的一名研究人员作为合作作者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新研究表明,在某些遗传情况下,一种非小细胞肺癌亚型可以转化为另一种亚型。

这种肺癌“谱系切换”可能是耐药性的基础,这项研究准确的检验谱系转换如何发生的。这项工作是肯塔基州,纽约和波士顿的实验室之间合作的结果。

以前,尚不清楚成人肺中的哪些细胞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两个主要亚型即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的“细胞来源”。同样,目前尚不清楚DNA组织中有哪些不同之处定义了两种不同的肺癌亚型。腺鳞状细胞肺癌(临床上通过在同一肿瘤中存在腺鳞腺癌病变和完全分层鳞状病变来定义)的存在表明,腺癌和鳞状细胞癌可能来自肺中相同的细胞,但是证明此理论的明确证据仍然缺乏。

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研究中,研究表明,由于DNA的特异性重组,腺癌细胞可以改变为鳞状细胞。研究人员从腺鳞状细胞肺癌的小鼠模型开始,通过将其与人类腺鳞状细胞肿瘤进行比较,验证了遗传学——他们的遗传学通常是相同的,包括致癌基因KRAS的激活和肿瘤抑制基因Lkb1的缺失。然后,该团队使用移植测定法来证明已建立的腺癌肿瘤可以转移成小鼠肺中的鳞状细胞癌。

最后,该研究组分离出不同的肺细胞,并且证明只有某些肺细胞可以产生能够进行谱系切换的肿瘤。

英国毒理学和癌症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克里斯汀·富尔莫尔·布伦森(Christine Fillmore Brainson)说,“这个数据令人兴奋,因为它显示肺中哪些细胞可以引起腺鳞肿瘤。 “我们用来转化分离细胞的技术可以应用于许多肺癌模型。”

肿瘤学家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失败之后观察到这种“谱系切换”,临床上有必要进行第二次活检。然而,化疗后通常不会进行第二次活检,Brainson认为可以改变试验来了解治疗抵抗的确切机制。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谱系切换的分子机制,我们可以开始学习如何操纵这种现象,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Brainson说。

原始出处:

Haikuo Zhang, et al.  Lkb1 inactivation drives lung cancer lineage switching governed by 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  Nature Communications , Article number: 14922 (2017)doi:10.1038/ncomms14922

作者:sunshine201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肺凡力量”肺癌患者教育在沪启动

/* Style Definitions */ span.prnews_span { font-size:8pt; font-family:"Arial"; color:black; } a.prnews_a { color:blue; } li.prnews_li

捕捉小细胞肺癌有新方法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检验科一项900多例的临床实践证实,通过体内一种血清新蛋白(ProGRP)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可精确检测出小细胞肺癌。这意味着,只要“抽点血”、花60多元,便能在最快1个小时内给肺癌分类分型,对指导后续小细胞肺癌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大意义。该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研究通讯》上

早期肺癌的6大症状,一定要警惕

肺癌的五年生存率高低与是否早期发现有直接关系,Ⅰ期肺癌五年生存率为45%-50%,而到了Ⅳ期,5年生存率跌至1%。然而不幸的是,一半以上肺癌患者在确诊的时候就已经是Ⅳ期肺癌了。肺癌是全球第一大恶性肿瘤,之所以是“杀伤力最大的肿瘤”,就因为它通常很难早期被发现。一旦出现明显的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或咳血、胸痛、气短等症状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已属中晚期。一般的早期症状有这些:1、年龄在40岁以上,久咳的,

免疫药物Nivolumab治疗晚期肺癌,5年总生存率为16%

I期研究 CA209-003的结果显示接受Nivolumab治疗的经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达到5年生存期据估算,接受Nivolumab治疗的经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达16%,结果涵盖不同的PD-L1表达水平及肿瘤组织学类型数据展现了抗PD-1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访最长生存期(2017年4月3日,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百时美施贵宝公司3日公布了I期研究CA209-0

新方法可以有效预测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及白血病的风险

匹兹堡大学癌症研究所(UPCI)的科学家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 AACR 年会上报道,保护染色体末端的 DNA 端粒长度可以预测癌症的风险并成为未来治疗的潜在靶标。

Plos One:Cherlerythrine与厄洛替尼联合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如何?

有研究表明,肺癌的进展受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传导与蛋白激酶C(PKC)途径之间相互作用的调控。EGFR和PKC的靶向结合可能在治疗肺癌中具有协同作用。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Plos One上的研究联合使用了厄洛替尼(erlotinib)和氯氰菊酯(Cherlerythrine Chloride),旨在研究上述两种途径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潜在用途。在厄洛替尼不敏感的细胞系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