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O:超高分辨率配型对非亲缘供体造血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

2021-04-12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超高分辨率(UHR)HLA配型可以改善无亲缘关系供者造血细胞移植的效果、提高存活率、减少移植后并发症

据报道,超高分辨率(UHR)HLA配型可以改善无亲缘关系供者造血细胞移植的效果、提高存活率、减少移植后并发症。然而,大多数研究的患者数量相对较少。

近日,在“J Clin Oncol”上新发表的一篇文章“Impact of Previously Unrecognized HLA Mismatches Using Ultrahigh Resolution Typing in Unrelated Donor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报告了一项大型多中心验证研究的结果。

该研究对2008-2017年间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140例常规进行了UHR HLA配型的10/10 HLA相合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分析。

UHR HLA配型后,82%的配对患者仍是10/10 UHR相合,12.3%的患者为12/12 UHR HLA相合。与12/12 UHR相合的患者相比,UHR不匹配的患者和HLA-DPB1 T细胞表位允许的不匹配或不允许的不匹配的患者发生2-4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概率显著增加(总P<0.01)

T细胞耗竭队列的TRM累积发生率

在T细胞耗竭的患者亚群中,UHR HLA不匹配的程度只与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增加有关(总P=0.0068)。在T细胞完全配型的患者亚群中,UHR HLA配型与aGVHD的发生率较低相关(总P=0.0020);与允许的HLA-DPB1 T细胞表位不匹配的患者相比,12/12 UHR配型与TRM风险降低相关,但不允许的错配会导致TRM风险增加(总P=0.0003)。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并没有证实12/12 UHR HLA相合可增加非亲缘供体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总存活率,但证实了12/12 UHR HLA相合与aGVHD风险降低相关

原始出处:

Mayor Neema P,Wang Tao,Lee Stephanie J et al. Impact of Previously Unrecognized HLA Mismatches Using Ultrahigh Resolution Typing in Unrelated Donor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J] .J Clin Oncol, 2021, undefined: JCO2003643. https://doi.org/10.1200/JCO.20.0364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Blood:同时进行造血细胞和肾移植治疗血液恶性病伴肾衰竭终末期的患者

研究人员在麻省综合医院(MGH)开创了同时从HLA相同的亲源供体获取造血细胞(HCT) 和肾脏进行移植治疗血液恶性肿瘤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 现研究人员在一个试点试验中将该方法扩展至HLA单点匹配的供体。6位受体接受来源于单位点匹配的供体的HCT/肾联合移植,其中5位采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和全身放疗进行调节;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包括HCT后环磷酰胺、他克莫司和霉酚酸酯。

Blood Adv:CR1型AML患者的髓鞘异体HCT治疗后感染增加

据推测,与髓鞘疗法(MAC)相比,减少强度/非髓鞘疗法(RIC/NMA)用于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alloHCT)的降低强度/非髓鞘疗法(RIC/NMA)的感染率低;然而,已发表的研究证据十分有限。

Blood:造血细胞移植治疗Wiskott-Aldrich综合征的预后

年龄与总存活率(OS)有显著的相关性,HCT时年龄不足5岁的患者的OS更好。 供体髓细胞移植<50%与HCT后的血小板恢复不良有关。

JCO:造血细胞移植后发生房颤的风险及相关因素

造血细胞移植(HCT)是多种血液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在过去50年里,HCT方案的改进极大改善了众多患者的存活预后。

J Clin Oncol:Abatacept协同刺激阻断可明显有效预防急性GVHD!

重度(3-4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患者非亲缘关系(URD)造血细胞移植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HLA不相合移植后死亡率更高。目前还没有获得批准的AGVHD预防药物,这突显了对新疗法的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