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patology:频繁吃零食可导致脂肪肝

2014-08-25 佚名 药学助手

美国儿童消耗的能量中有多达27%来源于高糖高脂零食。糖和脂肪摄入过多被认为可导致肝脏脂肪变性和肥胖,但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否也可以引起肝脏脂肪变性和肥胖尚不清楚。 为此,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学术医疗中心的Karin E. Koopman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探讨频繁进餐是否也可引起肝内和腹部脂肪堆积加重。该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08月的Hepatology杂志上。 该研究中,Koo

美国儿童消耗的能量中有多达27%来源于高糖高脂零食。糖和脂肪摄入过多被认为可导致肝脏脂肪变性和肥胖,但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否也可以引起肝脏脂肪变性和肥胖尚不清楚。

为此,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学术医疗中心的Karin E. Koopman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探讨频繁进餐是否也可引起肝内和腹部脂肪堆积加重。该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08月的Hepatology杂志上。

该研究中,Koopman教授等招募了36例消瘦体型的健康受试者,并将受试者随机分到高热量饮食组或正常热量饮食组,持续6周。高热量饮食组多余的热量主要包含两种,有糖和脂肪组成(高糖高脂,HFHS)或单纯由糖组成(高糖,HS);与三餐一起进食或在三餐之间进食,从而增加了进餐量或进餐次数。 饮食干预前后,利用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测量受试者肝内甘油三酯含量(IHTG),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测量受试者腹部脂肪,并进行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测量胰岛素敏感性。

该研究发现,所有高热量饮食受试者的体重指数有所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相似。此外,随着进餐频率的增加,IHTG显著增加,但增加进餐量对IHTG无明显影响。频繁进食高糖高脂食物受试者腹部脂肪显著增加,且频繁进行高糖食物受试者腹部脂肪也有增加的趋势。Koopman教授等还发现,频繁进食高糖高脂食物受试者肝脏胰岛素敏感性有下降的趋势,但外周胰岛素敏感性无显著变化。

该研究提示,频繁进食高热量食物可导致IHTG和腹部脂肪增加,且与进餐量和体重增加无关,但增加进餐量对IHTG和腹部脂肪无明显影响。Koopman教授总结到,“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频繁吃零食可导致肝脏脂肪变性和肥胖。

原始出处

Koopman KE1, Caan MW, Nederveen AJ, Pels A, Ackermans MT, Fliers E, la Fleur SE, Serlie MJ.Hypercaloric diets with increased meal frequency, but not meal size, increase intrahepatic triglyceride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Hepatology. 2014 Aug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4-09-03 dwtouxx

    肝脏杂志还是比较权威的

    0

  2. 2014-08-27 gwc384
  3. 2014-08-26 kukuwawawa

    那是必须的

    0

  4. 2014-08-26 rosa00tong

    其实有些研究只是用数据证实了我们的常识

    0

相关资讯

第四届全国脂肪性肝病学术会议纪要

  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学组与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联合主办,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新华医院共同承办的“第四届全国脂肪性肝病学术会议”于2011年7月21日至24日在重庆举行。大会主席庄辉院士、范建高教授和执行主席陈东风教授,与来自香港、台北、新加坡以及全国20余个省市的500余名代表参会。全会包括1个主题演讲(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学组10周年回顾)、5个继教讲座、20个

Patt1可能成为脂肪肝治疗有潜在新靶点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翟琦巍研究组新近发现了乙酰化酶Patt1在肝脏脂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和相关机制。相关论文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类脂研究期刊》上。专家认为,该研究为深入了解肝脏脂肪变性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也为与年龄相关的肝脏脂肪变性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新靶点。据介绍,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以无过量饮酒史、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主要

Diabetes Care:脂肪肝对纵向血糖平衡和肝细胞凋亡影响显著

  美国学者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肥胖青年中,基线肝脏脂肪含量(HFF)可显著调节纵向2小时血糖、胰岛素抵抗生物标志物和肝细胞凋亡。论文于2012年8月28日在线发表于《糖尿病护理》(Diabetes Care)杂志。   此项研究共纳入76例肥胖青年,并在同时行口服糖耐量试验的情况下实施基线和纵向肝脏和腹部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平均随访时间1.9年。在基线和随访时测定作为肝脏凋亡标志

Hepatology:适量摄入咖啡因或能防治脂肪肝

咖啡或茶中含有咖啡因,很多人知道它可以缓解疲劳、驱走睡意。最新研究表明,适度摄入咖啡因还可能降低一类常见脂肪肝的风险。 该研究由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等机构进行。通过细胞培养实验和以高脂膳食喂养的小鼠进行动物实验,研究人员发现,咖啡和茶中所含的咖啡因能刺激肝细胞内堆积的脂类新陈代谢,并有效降低小鼠的脂肪肝程度。【原文下载】 最终结果表明,人体如果每天摄入四杯左右的咖啡或茶,其所含的咖啡因对防治非酒

ADA 2014:降糖:脂肪肝新疗法?

ADA大会上中国专场研究巡礼将为您呈现第4项入选研究、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教授领导的“艾塞那肽、胰岛素、吡格列酮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肝脏脂肪含量及体脂分布的影响”研究。[报告时间:6月13日15:20~15:40,地点:S-302(South Building)]。 研究背景:降糖可以减少肝脏脂肪含量?       

JAMA:生长激素类似物或可明显降低HIV感染者患脂肪肝的风险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JAMA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麻省总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生长激素释放的激素类似物替莫瑞林或可明显降低HIV感染者患脂肪肝疾病的风险。 研究者表示,HIV感染者往往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中表现出较高的流行率,比率大约为30%-40%。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中(HIV感染),个体腹部脂肪的积累和肝脏中异位脂肪的积累直接相关,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或许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