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刊:注意了,老年人中风的危险因素在青少年时就存在!

2022-08-08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与老年人中风相关的ARFs在儿童时期就存在,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近几十年来,动脉缺血性中风(AIS)的发病率总体上有所下降,但在年轻的成年人中却有所上升。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ARFs)的潜在联系仍然未知。为了评估ARFs可能成为与AIS相关的危险因素的年龄,近期有研究结果发表在JAMA NEUROLOGY杂志上。

从200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北加州凯撒医疗中心(KPNC)内进行了一项嵌套病例对照研究。每个病例共有2至3个对照组,随机确定并通过医疗记录审查确认为无卒中。只考虑中风诊断前(或对照组的同一日期)记录的ARF,以确保观察期相同。比较按生命的十年进行分层。病例和对照组都是从KPNC人群中选择的(470万儿童和750万年轻成人)。对所有儿童(29天至19岁)和年轻成人(20-49岁)的医疗记录进行审查。

暴露因素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和吸烟史。主要结果和措施为AIS的几率。在所有的分析中,使用逻辑回归法对病例和对照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共有141例儿科病例(69[48.9%]29天至9岁;72[51.1%]10-19岁)和364例儿科对照(168[46.2%]0-9岁;196[53.8%]10-19岁)以及455例青年病例(71[15。 6%]20-29岁;144[31.6%]30-39岁;和240[52.7%]40-49岁)和1018个年轻的对照组(121[11.9%]20-29岁;298[29.3%]30-39岁;和599[58.8%]40-49岁)被确认。男性或女性病例的百分比与对照组的百分比没有差别。

在AIS上有任何ARF的几率(OR)=1.87(95%CI,0.72-4.88),年龄范围为0-9岁;OR=1.00(95%CI,0.51-1.99),年龄范围为10-19岁;OR=2.3(95%CI,1.17-4.51);30-39岁年龄段的OR=3.57(95%CI,2.34-5.45);和40-49岁年龄段的OR=4.91(95%CI,3.52-6.86)。与多个ARF相关的风险是:0-9岁年龄段的OR=5.29(95%CI,0.47-59.4);10-19岁年龄段的OR=2.75(95%CI,0.77-9.87);OR=7.33 (95% CI, 1.92-27.9) 年龄范围为20-29岁;OR=9.86 (95% CI, 4.96-19.6) 年龄范围为30-39岁;和OR,=9.35 (95% CI, 6.31-13.8) 年龄范围为40-49岁。

两种定义的ARF结果在所有年轻的成年人群体中都是显著的。在0-9岁年龄组中,动脉粥样硬化是假定的病因,在10-19岁年龄组中为1.4%,在20-29岁年龄组中为8.5%,在30-39岁年龄组中为21.5%,在40-49岁年龄组中为42.5%。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与老年人中风相关的ARFs在儿童时期就存在,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减少这些危险因素的努力应尽早开始。

 

参考文献:

Prevalence of Atherosclerotic Risk Factors Among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With Arterial Ischemic Stroke. JAMA Neurol.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01, 2022. doi:10.1001/jamaneurol.2022.207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22-11-15 ms5000000153899721

    已学习

    0

  2. 2022-08-08 ms1000001611642751

    学习了

    0

  3. 2022-08-07 小小医者

    #疾病预防#要从娃娃抓取,其实不夸张。很多疾病都与#生活方式#,遗传背景等有关。而人的生活方式大多一成不变,如有人喜欢辣,有人喜欢重盐,有人喜欢重油,这些习惯是众多#慢性疾病#的根源之一。遗传背景不用说,天生自带的。 当然,也没有绝对健康的生活方式,往往注重生活的平衡即可。一般来说,对于#健康#而言,#运动#第一,心情第二,#饮食#第三,用药治疗是最后的措施。保持适度,坚持运动,加上豁达的人生观和态度,不出现大的情绪波动,再加上饮食注意一些,基本就是健康的真正的动源了。 #缺血性卒中#只是众多慢病之一,大部分疾病都与上述几点有关,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等。 事实上,真正做到这些的,往往十分困难。 年轻时,身体恢复快,往往无节制,等知天命时,为时已晚矣!

    0

  4. 2022-08-06 肿瘤克星

    JAMA上文章都是顶级的,谢谢梅斯及时上新

    0

相关资讯

JAMA:未行手术干预的无症状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5年内发生缺血性卒中风险为4.7%

未接受手术干预的患者5年内患同侧颈动脉相关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估计比率为4.7%

《柳叶刀》子刊:首次验证!这个模式可大幅降低卒中院前救治延迟

研究结果表明,中风1-2-0的教育模式可以在中国其他地区采用,以改善中风患者预后并减轻患者的疾病负担。

JAHA:高敏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

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2小时至8天内检测到的hsCRP水平升高与1年卒中复发风险增加相关。

J AM COLL RADIOL:如何让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争取影像学和急性治疗利用的社会公平?

健康差异指的是社会经济群体之间健康结果的可衡量的 "差异",而不公平一词表达的是 "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服务方面。

Neurology:年轻人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出血和缺血事件的长期风险

近日,一项发表在Neurology上的研究调查发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年轻患者(尤其是女性)出血和缺血事件的长期风险。考虑到出血风险,未来研究应调查年轻患者长期抗栓治疗的效果。

拓展阅读

泛血管疾病与抗栓治疗

针对目前多个专科按照特定器官和病种分别研究和诊治的现状,泛血管医学从系统生物学角度重新和统一认识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特征,提出多学科交叉、跨学科整合的研究模式和发展理念。

Gut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李壮/周宏伟/杨平珍团队发现葛根素通过抑制普氏菌及其TMA的产生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揭示了PU通过抑制Prevotella copri及其在ApoE-/-小鼠和颈动脉斑块患者中产生TMA在缓解AS中的作用,突出了其在临床实践中对抗AS的新治疗潜力。

J Ethnopharmacol:网络药理学探讨参连方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机理及体内实验验证

探讨参连方(SL)抑制动脉粥样硬化(AS)进展的内在机制,并对其临床应用提供新的认识。

【论著】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斑块特征间的关系:一项基于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技术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借助HR-VWI,深入探究VAD对基底动脉血管形态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南医大霍达教授《AM》:纳米酶调控无膜细胞结构稳态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结合临近光标记辅助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及转录组学分析,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双工程化纳米酶的抗衰老活性与其在衰老微环境下所呈现出的针对无膜细胞结构的浓度依赖选择性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