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ancet Oncology:来拉度胺和利妥昔单抗联合用药对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2014-10-17 MedSci MedSci原创

常规治疗方法对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indolent non-Hodgkin lymphomas)有一定的毒性,而且大多数患者有复发迹象。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来拉度胺(Lenalidomide)在单一治疗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复发方面有较好的效果。本文研究了来拉度胺和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用药对未经治疗的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反应并对该药物的安全性和效果进行了评估。 研究方法: 在

常规治疗方法对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indolent non-Hodgkin lymphomas)有一定的毒性,而且大多数患者有复发迹象。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来拉度胺(Lenalidomide)在单一治疗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复发方面有较好的效果。本文研究了来拉度胺和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用药对未经治疗的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反应并对该药物的安全性和效果进行了评估。

研究方法:

在同一批次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二期临床试验中,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和边缘区淋巴瘤患者在以28天为一疗程的前21天,每天口服来拉度胺20 mg。 而对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患者,为了避免燃瘤反应(tumour flare)初始用药量为10 mg每天,此后以每月增加5mg的幅度逐步增加到20mg每天。在每一疗程的第一天,患者被静脉注射利妥昔单抗,药量为375mg/m2。患者在6个疗程有反应的继续参加治疗,直至12个疗程。本次临床试验主要终点是总缓解率,即部分或完全缓解病人的比例。病人如有任何基线后的肿瘤评估即被认为症状缓解。

研究结果:

患者总数为110名,其中滤泡性淋巴瘤患者50人,边缘区淋巴瘤患者30人,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患者30人。临床试验时间从2008年6月30日至2011年8月12日。所有受试患者的总缓解率为90%(90%, 95% CI 83-95)。完全缓解患者为65人(63%, 95% CI 53-72),部分缓解为28人(27%, 19-37)。87%(40/46)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有完全缓解,11%(5/46)有部分缓解;67%(18/27)的边缘区淋巴瘤患者表现为完全缓解,而部分缓解率为22%(6/27); 23% (7/30)的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患者表现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则高达57%(17/30)。
最常见的3或4级不良反应为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38人,占到了总受试患者(110)的35%),肌肉痛(10.9%),皮疹(8.7%),咳嗽,呼吸困难或其他肺部相关症状(5.5%),疲劳(5.5%),血栓(5.5%)以及血小板减少症(4.4%)。

结论:

作为初始的治疗手段,来拉度胺和利妥昔单抗联合用药对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较高的活性。目前一项旨在比较该疗法和常规化疗对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影响的三期临床试验(NCT01476787)正在进行。

本文是MedSci原创编译整理,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原文链接。谢谢!

原始出处

Dr Nathan H Fowler, R Eric Davis, Seema Rawal, Loretta Nastoupil, Prof Fredrick B Hagemeister, Prof Peter McLaughlin, Prof Larry W Kwak, Prof Jorge E Romaguera, Michelle A Fanale, Luis E Fayad, Jason R Westin Jatin Shah, Prof Robert Z Orlowski, Prof Michael Wang MD a, Prof Francesco Turturro MD a, Yasuhiro Oki MD a, Linda C Claret RN a, Lei Feng MS c, Veerabhadran Baladandayuthapani, Tariq Muzzafar, Kenneth Y Tsai, Felipe Samaniego, Sattva S Neelapu.Safety and activity of lenalidomide and rituximab in untreated indolent lymphoma: an open-label, phase 2 trial.The Lancet Oncology. Oct 16, 2014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1. 2015-09-07 howi
  2. 2015-01-10 zczcz6655

    很不错的文章

    0

相关资讯

CSMO 2014 :Double-hit淋巴瘤的争议与共识

在7月4日的第八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会上,郭烨教授作了题为”Double-hit淋巴瘤的争议与共识“的主题报告。 大约40%的B细胞淋巴瘤存在染色体易位,其中最常见的涉及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基因。根据2008年的淋巴瘤WHO分类,成熟B细胞淋巴瘤的主要类型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和Burkitt

CSMO 2014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在7月4日的第八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会上,顾康生教授介绍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恶性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亚型之一,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5%~30%。它是一类在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表现及疾病转归方面异质性均显著的疾病,目前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进一步区分若干亚型,

CSMO 2014 :淋巴瘤治疗的新时代

在7月4日的第八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会上,高玉环教授介绍了淋巴瘤治疗的新时代。 从1832年Hodgkin发表关于淋巴瘤的文献至今,人类对于淋巴瘤的认识已经经历了近200年的时间。经过100多年的探索,淋巴瘤已经成为肿瘤内科疗效最好的病种之一,随着对淋巴瘤发病机制理解的深入以及医药科技的进步,淋巴瘤的治疗也将日新月异。 细胞毒药物治疗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平台期”,进一步瓶颈的突破以及疗效的提高

CSMO 2014 :NK/T细胞淋巴瘤诊治新进展

在7月4日的第八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会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黄慧强教授作了“NK/T细胞淋巴瘤诊治新进展---中国医生的贡献”的主题报告。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killer T-cell lymphoma, ENKTL)属于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的一种少见特殊类型,ENKTL亚洲多

CSMO 2014:王景文教授谈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中的地位

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 nasal type ENKTL)是一种侵袭性淋巴瘤,预后较差,虽然对放疗比较敏感,既往5年生存率仅有30%~40%。但是近些年来,随着以门冬酰胺酶为主的化疗方案的应用,国内外ENKTL的预后有了明显改善,3年生存率提高到70%~80%,。LDH水平、有无B症

CSMO 2014 :放射治疗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地位

在7月4日的第八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的伍钢教授介绍了放射治疗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地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类型,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DLBCL通常被认为是中度侵袭性淋巴瘤,未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其生存期非常有限。目前,包含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强的松(R-CHOP)的化学免疫治疗是这一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