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H7N9可以在无关的两个人之间传播吗?(中国两例患者的实例报道)

2015-11-20 崔倩 译 MedSci原创

禽流感A(H7N9)病毒可以在医院的无关个体之间传染吗?

禽流感A(H7N9)病毒可以在医院的无关个体之间传播吗?

研究人员在2015年2月对中国浙江省衢州市的同一家医院两名患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人员通过实时逆转录酶(rRT)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病毒培养对患者、密切接触者、以及当地环境进行了检查。血凝抑制和微量中和测定法用于检测针对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主要成果是临床数据、传染源追踪、系统进化树分析和血清学结果。

一名49岁的男子(源头患者)前往活禽市场七天后病倒了。一名57岁的男子(第二例),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与源头患者在同一个病房后5天出现像源头患者一样的流感样症状。第二例患者没有到过任何家禽市场,也没有在发病前15天内与家禽或鸟类接触。H7N9病毒在这两个病人体内被确定,后来两例患者均死亡。从这两个病人身上分离出的病毒基因序列几乎是相同的,而且与从活禽市场分离出病毒基因相似。其中38位密切接触者未发现特异性抗体。由于缺乏来自他们共有的病房采集的样本,患者之间的传输仍不清楚。尽管一些环境样本由RRT-PCR检测H7N9呈阳性,但无病毒培养。由于延迟诊断和频繁转院,从病人中采集的血清样品,和H7N9病毒的抗体无法测试。

两个不相关的个体之间在医院的H7N9传播是可能的。流感样疾病医院在监测病人时以及活家禽市场如鸡等应加强监测病毒的传染性和致病性。

原始出处:

Chun-Fu Fang,Mai-Juan Ma,Bing-Dong Zhan,et al.Nosocomial transmission of avian influenza A (H7N9) virus in China,BMJ,2015.11.19

作者:崔倩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16-10-09 1e137bdcm70(暂无匿称)

    不错的文章,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综合其他报道的文章分析分析这种病毒传播的特别

    0

  2. 2015-12-04 gaoxiaoe
  3. 2016-01-02 xyfg98

    值得关注

    0

  4. 2016-01-02 xyfg98

    好文章

    0

相关资讯

Nat Commun:血管紧张素Ⅱ或可预测H7N9致命程度

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存在人体血浆中的一种蛋白“血管紧张素Ⅱ”和H7N9禽流感的病死率相关,“血管紧张素Ⅱ”指标越高,H7N9禽流感患者病死率越高。 这项研究成果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研人员共同完成,于北京时间5月6日23时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这也是科学家首次发现并报道单个蛋白与H7N9禽流感疾病之间的相关性。 “血管紧张素Ⅱ”存在于

Nat Commun:科学家发现H7N9患者重症化标志物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发现,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调节肽——血浆血管紧张素II与H7N9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病死率高度相关,如果这一指标升高,病死率明显增加。 该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II是禽流感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临床作为患者重症化的预警指标,预测H7N9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5月6日出版的《自然—通讯》。 今年以来,H7N9禽流感不断

J Clin Pathol:突破性研究H7N9感染诱导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2013年3月30号首次报道了在中国东部发生的由一种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感染。虽然科学家们对H7N9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放射学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但关于重型H7N9感染者其病理特征的深入分析仍然很有限,尤其是通过使用一种高敏感度的原位杂交技术对感染组织中病毒和宿主的转录产物的检测还未见描述。为了进一步描述人类H7N9流感的免疫学发病机理,我们运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原

Nat Commun:中国科学家发现抗击H7N9禽流感病毒新抗体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人员关于应用单克隆抗体治疗H7N9禽流感病毒的最新研究进展,这项研究对于H7N9禽流感病毒预防和治疗,预防H7N9禽流感病毒大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2月,H7N9禽流感病毒亚型在中国华东地区出现,随后不久出现人感染H7N9病毒的情况,人感染H7N9禽流感会引起发热,咳嗽,有痰等急性呼吸道传

重大突破:复旦大学徐建青有望终结流感

如果只需要注射一次疫苗就可以终身不得流感,这该多好啊。现在科学家们似乎找到了制造这种疫苗的关键。复旦大学和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有一种杀死流感的免疫细胞可以记住病毒株。这项研究发表在五月十三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复旦大学的徐建青(Jianqing Xu)研究员和墨尔本大学的Katherine Kedzierska。据介绍,这一发现可以帮助人们开发

上海研发新型疫苗 有望终身抗流感

记者昨日从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获悉,由该中心徐建青研究员领衔的课题组与墨尔本大学合作,历经一年半艰辛研究,首次发现有一种对人体有临床保护作用、有流感“杀手”之称的特异性免疫细胞(CD8阳性T细胞),这一细胞的发现使研制出可保护机体抵抗各种新出现的流感的疫苗成为可能。时下,人们为什么对打疫苗预防流感不感兴趣,就是因为随着病毒的变异,原先打的疫苗就根本起不到预防作用,而且流感病毒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