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Heart J:AF患者PCI后抗血栓治疗,双重还是三重?

2018-06-21 吴星 环球医学

2018年5月,发表在《Eur Heart J》的一项随机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调查了双重vs三重抗血栓治疗在进行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房颤(AF)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18年5月,发表在《Eur Heart J》的一项随机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调查了双重vs三重抗血栓治疗在进行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房颤(AF)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的:AF患者中,约10%进行了PCI治疗。研究人员旨在研究双重vs三重抗血栓治疗(DAT vs TAT)在该群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和结果:研究人员使用Pubmed、Embase、EBSCO、Cochrane系统回顾数据库、科学网和相关会议摘要检索了比较PCI后AF患者DAT vs TAT的3期随机试验,并对其进行了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纳入了包括5317例患者的4项试验,其中3039例(57%)接受DAT。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试验显示,与TAT相比,DAT组的大出血或微出血降低47%(4.3% vs 9.0%;HR,0.53;95% CI,0.36~0.85;I2=42.9%)。此外,试验定义的严重不良心脏事件(MACE)(10.4% vs 10.0%;HR,0.85;95% CI,0.48~1.29;I2=58.4%)或全因死亡、心脏死亡、心肌梗死、支架血栓、卒中等个体结局均无组间差异。

结论:与TAT相比,DAT可降低TIMI中47%的大出血或微出血,并具有类似的MACE结局。该研究结果支持了DAT比TAT是许多PCI后AF患者更佳的选择。

原始出处:


作者:吴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Am Heart J:中等收入国家中决定房颤患者是否使用抗凝药的因素有哪些?

2017年10月,发表在《Am Heart J》的一项由罗马尼亚、巴西、阿根廷、中国和印度的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考察了房颤患者表现和抗栓治疗的地区差异。

JAHA:房颤以及服用口服抗凝药物与非心脏手术后围手术期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由此可见,既往AF与急诊手术患者30天死亡率相关。在AF患者中,无论是术前使用口服抗凝药物,还是使用抗凝剂的类型(无论是DOAC或华法林)均与30天死亡率无关。

JAHA:脂蛋白(a)水平与房颤和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由此可见,Lp(a)水平与AF发生无关,Lp(a)水平与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有关,主要是在AF患者中,而在无AF患者中则无关。

Heart:AF风险的增加与绝经年龄还是绝经后激素治疗相关?

2017年12月,发表在《Heart》上的一项研究,考察了绝经年龄、绝经后激素治疗(PHT)与阵发性房颤(AF)之间的相关性。

Heart: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减少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房颤!

在HCM患者中,接受ACEIs或ARBs治疗的患者与那些没有接受这些药物治疗的患者相比,新发AF的风险较低。

SCI REP: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患者心房颤动特征分析!

总之,该研究的结果表明无论何种透析方式的患者AF都较为常见。在该队列中,AF的危险因素是较高的年龄和左心房增大。AF与心力衰竭和死亡率增加有关,但与卒中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