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炎症性肠炎患者治疗方案与淋巴瘤风险关系研究

2017-11-08 zhangfan MedSci原创

对于成年炎症性肠炎患者,接受巯嘌呤或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单药可略微但具有统计学意义地增加淋巴瘤风险,但二者联用则导致患者淋巴瘤风险显著增加

研究发现接受巯嘌呤治疗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其淋巴瘤风险增加。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接受抗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单独或联合巯嘌呤治疗IBD患者的淋巴瘤风险。

研究人员对法国全民健康保险数据库资料进行分析,18岁以上的IBD患者参与,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层:巯嘌呤单药治疗、抗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单药治疗、联合治疗以及未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淋巴瘤。

总计189289名IBD患者参与研究,其中女性占54%,患者平均年龄43岁,平均随访6.7年。随访中123069名患者未接受治疗,50405名患者服用巯嘌呤单药治疗、30294名患者接受抗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单药治疗、14229人接受联合治疗。总计发生了336例淋巴瘤,其中未经治疗组220例(每1000患者年的发病率为0.26,95% CI, 0.23-0.29),巯嘌呤单药治疗组70例(发病率为0.54; 95% CI, 0.41-0.67),抗TNF治疗组32例(发病率, 0.41; 95% CI, 0.27-0.55),联合治疗组14例(发病率为, 0.95; 95% CI, 0.45-1.4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相对于未经治疗组,巯嘌呤单药治疗组,抗TNF治疗组以及联合治疗组的淋巴瘤风险分别为2.60、2.41以及6.11。联合治疗组患者淋巴瘤风险高于单药治疗组。

研究认为,对于成年炎症性肠炎患者,接受巯嘌呤或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单药可略微但具有统计学意义地增加淋巴瘤风险,但二者联用则导致患者淋巴瘤风险显著增加。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zhangf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7-11-08 小雨的大侠

    学习了.学习分享

    0

  2. 2017-11-08 半夏微凉

    学习了谢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Gastroenterology:吸烟导致炎症性肠炎风险的基因因素

吸烟导致的炎症性肠炎风险增加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

Gastroenterology:肠道通透性受损导致炎症性肠病和黏膜愈合患者的持续肠道症状

肠黏膜通透性受损与肠道症状,通透性增加与严重腹泻程度增加相关

Cell Report:NOD2基因突变导致炎症性肠炎和结肠直肠癌的原因

NOD2通过下调TLR信号通路在结肠中抑制炎症和肿瘤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这项研究为为什么NOD2基因突变会引起炎症性肠炎和结肠直肠肿瘤给出了相关解释。

J Gastroen Hepatol:炎症性肠炎患者中6-甲硫基嘌呤导致的骨髓抑制

炎症性肠炎患者巯基嘌呤诱导的骨髓毒性是由于其代谢物6-甲硫基嘌呤浓度高导致的,通过调整巯基嘌呤治疗方案大部分患者的不良反应可以得到缓解

Am J Gastroenterol:炎症性肠炎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研究

维多珠单抗不会增加炎症性肠炎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

炎症性肠病的皮肤表现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目前普遍认为,环境、基因、免疫及肠道微生态共同作用,致使遗传易感个体肠道免疫系统对肠腔内抗原,如食物代谢成分或肠道共生微生物等产生异常免疫反应。高达40%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可并发肠外表现,肠外表现的临床谱非常广泛,其表现有时甚至比IBD本身更为严重